参观者在罗马尼亚展区了解有关展品信息。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摄
阅读提示
6月20日,为期5天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省州产业合作展就会在唐山市南湖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这是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暨经洽会期间的一个重要展览,从中不但可以看到各参展区域产业特色,也为众多企业增进了解和合作打开了一扇窗口。
从此次展会,产业界人士看到了河北产业掘金中东欧的机遇。
□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
欲闯新路先搭桥
出现在展会现场的任哲扮演着多种角色,一位德籍华人、一位出生在省会城中村的河北人、几位波兰友人的翻译、德国一家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还有波兰信任之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伙人。
“公司取名信任之桥,我们就是希望成为一个桥梁,为波兰和中国的经济连接更畅通出力。”任哲说。
任哲本科就读于河北工业大学,硕士阶段留学德国。看到中国和中东欧贸易往来存在巨大市场潜力,他放弃了自己的交通专业,一头扎进了商海。用他的话说,旅外15年来,自己一直在充当桥梁。
“Brige(桥)”也是在展会现场外国友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汇。来自罗马尼亚阿拉德市政委员会的HUGEL,来自斯洛文尼亚的罗曼,都如是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本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暨经洽会期间,中国—中东欧国家省州产业合作展成为多方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展会上,诸多中东欧国家派出了政府工作人员到场向参观者推介自己的产品或投资环境,一些企业界人士也带着自己的产品来到了展会现场。
据捷中友好合作协会执行副主席彼得·穆哈尔克介绍,捷中友好合作协会组织了130人的庞大队伍来河北寻求合作伙伴和商机,其中包括7个州的州长,在展馆现场设展位34个。
“政治家负责握手,我们负责具体的运作,我们来不是只为握手。”信任之桥公司副总经理波格丹·卡科夫斯基说,“我们所寻找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对采购波兰食品有意向者。同时也想借此寻找到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可以合作在波兰投资食品厂或建设物流中心。”
记者发现,这些来到展会的人士,很多已经成为中国和中东欧之间经贸往来合作的先行者。
斯洛文尼亚人罗曼娶了一位中国妻子,斯洛文尼亚总统访华时,罗曼带着妻子也去了。总统看到了这张中国面孔,希望她充当起两国交往的文化使者。
罗曼的妻子王飞洋很有商业头脑,她将斯洛文尼亚乃至中东欧很多国家的商品带进了中国,分别在苏州、上海等地设置了体验式消费场馆,以扩大市场影响力。筹备本次展会,她还帮助联系很多经销中东欧商品的商家组团参与。
“与中国数量众多的大企业相比,波兰普遍是中小企业,要是挨个儿来中国开拓市场,成本较高。这些中小企业主认为,与其各自组建团队,不如大家共享一个团队。”任哲介绍,自己的团队就在充当组织共享团队这样的角色。
从自己旅欧多年的经历出发,任哲分析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普通民众层面,彼此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要更多并且形式不同的桥梁沟通彼此。
中东欧企业在搭建通向中国市场的桥梁,我省企业界也从中看到了增进相互了解的必要。
参加展会的我省代表认为,从展会上看,中东欧企业有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愿望,也愿意通过合作来分享各自市场。
“与国外一些地区相比,我省企业界对中东欧市场和产业发展情况相对了解较少,需要企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进沟通了解。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就像闯一条新路,沟通了解是必要之举。”我省一位企业界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