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迁安市,工人在一个钢铁深加工企业的彩色钢板生产线上工作。近年来,钢铁重镇迁安市一方面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实施一批钢铁深加工集群项目;另一方面,引进一批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取得了良好效益。(资料片)新华社发
阅读提示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长6.7%,其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出口下降2.1%,消费增长10.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今年以来增速呈现较大回落态势。但中国经济转型调整带来投资变局,蕴藏着积极的趋势性变化。
其中包括新投资机遇不断生成,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猛,更多依靠市场、吸纳社会和民间资本的投资模式正在形成。
专家表示,在消费稳健、就业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短期下滑,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为下一阶段经济更好增长奠定基础。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投资有望呈现逐步探底企稳态势。
民间投资青睐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国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增速比1月至5月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呈现回落态势。
专家认为,占民间投资比重近半的制造业低迷是此次民间投资走势疲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山东省一份民间投资调研报告显示,民间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90%。受市场环境、产能过剩影响,35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中,有39.9%的企业表示财务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有37.98%的企业表示当前投资意愿弱或缩小投资规模。
然而,与多地传统制造业企业所出现的形势不同,在一些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引发民间投资的“井喷”。
今年前4个月,江苏苏州的民间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投资同比增长199.7%。山东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四个行业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5.8%、37.8%、58.8%和26.1%。
行业上的“冰火两重天”在地域上也表现出“冷暖”分化。前5个月,东中西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8%、5.7%、2%、-29.3%,呈现出东中部“暖”,西部和东北部“冷”的局面。
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让不少制造业民营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成为工业技术改造的“主力军”。
今年前4个月,江苏的企业技改投资中民间投资占8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76.5%。一部分企业在坚守中加快技术创新,而另一部分则瞄准养老、“互联网+”、3D打印等高科技和第三产业领域,加快进军步伐。在我国制造业老工业基地沈阳,模具制造、3D打印等新兴制造业成为民间投资新领域。
民间资本的多元化流向与国家不断放宽投资领域有关。近日,国办再次发文,要求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准入,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促进公平竞争。
尽管转型升级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共识,但投资领域放开与实际操作中的“隐形门槛”并存,现实中仍有不少阻碍民资开辟新空间的“拦路虎”。
专家表示,帮助企业爬坡过坎,政府应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民企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及创新性民企的信贷支持。同时,要在放开更多领域的同时破除“隐形门槛”,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让民企想投资、敢投资、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