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童曙泉)“平谷区发生‘6级地震’!”昨天上午,京津冀地震灾害应急救助协同桌面模拟推演,在平谷区马坊镇举行。无人机首次参与救援,快速传回“灾情”画面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参考。
演练开始后,平谷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部(平谷区民政局)立即了解地震灾区灾情及救灾需求,启动Ⅰ级应急救助响应。几分钟后,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帐篷、救援队伍、受灾群众等画面。原来,这是指挥部派出的无人机,已经到达现场,实时传回“灾情”画面。
通过无人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对“灾情”一目了然,调拨帐篷、增加医护人员等指令快速发出。平谷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部(平谷区民政局)负责人向市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部办公室(市民政局)负责人报告灾情及灾区需求,请求火速支援调拨帐篷、折叠床、棉被等救灾物资。
同时,无人机还发现市区通向平谷的道路已经“损毁”,京津冀三地召开视频协商会议,启动京津冀救灾协同机制。三地互通“灾情”,由于平谷的“灾情”较重,地震导致灾区道路不畅,临时抢修需要1天。根据京津冀救灾物资协同保障协议,河北省民政厅安排三河市民政局先调拨救灾物资支援平谷,天津市调拨一支50人救援队参与平谷抗震救灾。
为“救灾”立下大功的是台6桨无人机。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无人机可以在空中巡航超过5个小时,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能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指挥部。在道路不通、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可以第一时间摸清现场灾情、伤亡情况等。
参与此次演练和展示的还有北斗导航、应急广播、家庭应急储备包等技术和产品。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救灾将更加注重动员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渠道和路径,构建政社合作的综合减灾救灾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