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小生”是怎样炼成的——评《燕赵俊鸟鸣》

2016-05-13 09:19: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和首批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得主,田春鸟感到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张亚培

    由王德彰主编的《燕赵俊鸟鸣——田春鸟舞台生活六十三年》一书,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戏曲专家、业内人士和田春鸟先生的学生撰写的30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这位艺术名家的曲折人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为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画卷。

    田春鸟1937年生于蠡县,15岁从艺,60余年来主演了60多出剧目,塑造了刘彦昌、李凤鸣、田玉川、杜平、杨子荣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河北梆子权威小生”。

    读这样一部30多万字的厚重大书,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位“河北梆子权威小生”是怎样炼成的?答案是三句话:从艺勤奋执著,追求德高艺精,倾心提携后人。

    从艺勤奋执著是锻造“权威小生”的前提。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田春鸟几十年如一日,将戏曲作为自己的天,自己的根,自己的命,自己的魂。几十年来,他在任何场合,从不吸烟喝酒,就是为了保护好嗓子。已是79岁高龄的他,演唱的音域比歌手阿宝还要高4度,创造了戏曲小生行的一个奇迹。有人问他是不是天生使然?他说:“不是,几十年我们一直跟着声乐老师练发声呢!”

    1985年,省河北梆子剧院首次排演《钟馗》,田春鸟饰演杜平。剧中有一场杜平吹箫的戏,一般演员都是做做样子,而由乐队发声。田春鸟为了求真,台下就练了起来。一段时间,他走路也拿着箫,闲暇时也在家里练,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田老邪”。1994年,剧院复排古希腊悲剧《美狄亚》,时年57岁的田春鸟受邀饰演剧中男主角伊阿宋。这个角色是文武小生应工,表演难度很大。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干脆把行军床搬到了后台,天天不回家,穿上厚底靴练马趟子,演职员们都非常感动。2003年,剧院重排《钟馗》,时年66岁的田春鸟应邀再次饰演杜平。剧中那些高难度的“滑步”“抢背”“滚堂甩发”等表演技巧,他依然做得干净利落,演出后好评如潮。书中的这些细节,读之令人感奋。

    追求德高艺精是锻造“权威小生”的根本。做演员,“德艺双馨”堪称最高境界。熟悉田春鸟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剧院的“好人”,从不搞斜的歪的,一心从艺,以德率艺。书中有许多章节表现了田春鸟讲艺重德的故事。如他服从大局,放弃加工提高以小生为主角的《周仁献嫂》,全身心投入排练《钟馗》一剧。他是剧院的小生行主演,按说非主演小生不上场。可是,只要演出需要,他大兵小将照样来,且演得一丝不苟。

    田春鸟“辅佐三代名角”的故事,至今仍在戏曲界传颂。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作为配角,为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配戏;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同齐花坦、张淑敏、张惠云等名家同台演出;上世纪80年代之后,又在一些剧目中为青年新秀甘当绿叶。而今,这些青年演员大都艺有所成,对田先生甘当人梯的精神崇敬有加。

相关新闻

且以诗心洞书微——评《唐代草书歌诗研究》

2016-05-13 09:17:10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意境、意韵、意味三个概念,长期以来被认为意义相同或相近,它们互相包含,有时甚至被随意互换。

养浩然之气——评李英志《一蓑烟雨述平生》

2016-05-06 09:29:40

□崔志远李英志自选文集《一蓑烟雨述平生》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激起笔者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不仅因为,笔者与李英志是同乡、同学,书中所写之人之事,笔者并不陌生;所抒之情,也大多有同辈人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英志将这些人、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全书分散文、评论、诗词三卷。

评论:“不二”的情书,还不是爱情的终点

2016-05-05 14:42:26

2013年3月,《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下简称《北西1》)凭借独特的切入视角和接地气的故事内容,一举拿下5.2亿的票房,创造了国产爱情电影的纪录。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