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西诗经村一角
三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版本很多,但多遗失不存。《毛诗故训传》被誉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经》注本,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毛公传《诗》,其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毛诗序》,二是《毛诗故训传》,其中《毛诗序》又有《大序》和《小序》之分。《大序》是《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序,《小序》是《诗经》305篇中每一篇的序言。
《毛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郑玄认为《大序》为子夏所作,《小序》为子夏、毛公合作;范晔指出《毛诗序》的作者是东汉卫宏。《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序首二语,也就是《关雎》题解的小序,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以下文字为毛苌以下弟子治《毛诗》者所附。《诗小序》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讨论诗的题旨及内涵,朱自清先生说,“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门任务。”(朱自清《经典常谈》)其论诗,理性判断多于情感判断。
《大序》则强调了诗歌的政治教化特征和对社会风俗的教化作用,不仅确定了古代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还阐明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相互作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大序》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思想传统,并首次将“诗言志”之“志”的内涵扩大到了“情”。
同时《大序》还特别强调了诗乐与政治的关系。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大序》在这一理论观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诗歌和政治有着重大的关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同时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综而言之,《大序》对孔子的诗教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并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从而形成儒家诗教观的一个高峰。
《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经》注本。故、训、传是汉代经学三种独立的讲经方式。故,指对诗篇产生本事及产生背景进行讲解,往往以事、史说《诗》;训,指训诂和考辨,是《毛诗》的主干部分;传,是指经师借释经阐发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全书以解字释义为主,是我国训诂学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