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扎实厚重的抗战题材力作
——聚焦程雪莉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2-04 08:55:52  责任编辑:孙明霞

    深植于“内在经验”的本土叙事

    □傅逸尘(青年评论家)

    在《寻找平山团》中,程雪莉的写作是一种深植于“内在经验”的本土叙事。她对平山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风物民情、乡村传统的熟稔,基于广泛深入的实地走访和耐心细致的田野调查。更为可贵的是,作家在对这片红色沃土上的生存经验与生命情态的精准描摹与深刻思辨中,试图找寻并复现那些湮没在历史进程中的鲜活动人的故事和元气淋漓的生命,进而揭示出“平山团”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精神传统。

    “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故事堪称传奇,然而程雪莉的叙事重点却并非编织传奇的故事。她笔下的历史没有波谲云诡、雄浑壮丽的宏阔气质,有的是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鲜活独异的个体生命。她试图从有限的历史信息中拼接建构起属于平山团的真实的时代图景,试图从后人们只言片语的传说中勾勒出这些革命先烈的举止样貌。找寻与建构历史的过程唤醒了作者的儿时记忆,接续起家族的革命血脉,也生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因而说《寻找平山团》先天便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以散文的笔法来写作报告文学,程雪莉的行文富于节奏的变化,讲究文字的韵味和画面感。《寻找平山团》是由一个个独立成篇的故事所组成,每一篇都附带作者的采访手记。这种作者主观视角、情感立场、思想观点的介入,使得其笔下的革命历史不夸饰、不隔膜,氤氲着一层生活的烟火气,充盈着生命的热力与温度。我们既会为战士牺牲前的那声呼喊“娘,给俺捎一双新鞋”而悲伤,亦会为“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送子当兵后,独自一人在皋上前仰后合的哭喊而震撼。作品呈现出人类内心深处极为隐秘而又细微的经验,对战争与生命、生活、生存的关系等等极富存在感的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甚至严苛的探索与考量;将人心的坚韧、人性的高贵、信仰的坚定、生命的力量置于风雨如磐的革命历史背景之中,书写得真实感人、摇曳多姿。

相关新闻

报告文学《香炉》全景展示干部好榜样谷文昌

2015-10-09 10:58:29

1958年春天,东山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再次与风妖叫板、与沙虎较量,在白埕、湖塘、梧龙、山口等地一鼓作气种下了1000多万株木麻黄。

河北报告文学新崛起探因

2015-04-03 08:23:57

近年来,河北省报告文学创作风生水起,在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评选中屡有斩获。为什么河北省报告文学创作能够受到全国文坛的关注,实现新崛起呢?笔者认为,河北作家有效地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专家研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葫芦峪》

2015-03-16 09:24:03

由《中国作家》杂志和河北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国葫芦峪》研讨会14日在北京举行。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