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都村里,举人院、秀女楼、五进院、新楼院和段家祠堂等古宅院,高低错落,俨然一幅明清时期的古画卷。有院必有雕,石雕、木雕、砖雕应有尽有,浮雕、镂雕阴阳兼融,惟妙惟肖。村民段生彪说,自己的祖辈曾是清代宫廷里的画师,由于梅花画得好,被誉为“梅段”,享誉当时画坛。后来,家里又做起了皮毛生意,家道兴旺,闻名乡里。段家大院为五进四合院,大门上挂着介宾匾,显示着段家的高贵。现在,偌大的院落,除了段生彪一家居住外,多处凋敝、萧条、落寞,倒是屋前那一树的石榴花开得耀眼而灿烂。段生彪说,孩子们都已经走出家乡,“逢年过节他们会回来,望一望。”
地都村依山而建,襟山带水,开东、西、北三门,门上建阁,分别为山关阁、联峰阁、临流阁,三阁均为石砖木结构,上建庙或戏台,下为出入村的通道,门、路、庙、戏台四位一体,日落西山后,三个大门一关,整个村子俨然是一座铜墙铁壁的城池。
地都村里有一条出名的教化街——十字大街,街口有一块祖先传下来的“惩戒石”,谁家的孩子犯了错,家人便把他领到这里反省,或者让他接受村民的当众教诲,直到其悔过自新。反省教化是这里约定俗成的村规。我想,地都村的礼仪兴盛、经济发达的缘由,除去村民勤劳精明外,更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有严格的乡约村规。地都人不管走到哪里,道德自律和文化自觉已经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身上,渗透进了骨子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徘徊在地都村的十字街头,我不禁想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帕慕克对家乡的咏叹:“我依附于这个地方,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