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建设:精心+责任心,打造精品工程
8月21日凌晨6时,随着最后一仓混凝土完成浇筑,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最大的地上建筑物——调压塔主体工程完工,标志着保沧干渠工程建设进入了尾声。作为水利水电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地上建筑,保沧干渠调压塔将成为民众了解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窗口。
调压塔是保沧干渠的一个关键节点工程,其承台具有结构断面尺寸大、钢筋密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方量大、混凝土浇筑强度高且温度控制要求严格等特点,施工难度很大。工程顺利完工把保沧干渠工程建设向前推了一大步。现场施工负责人杨瑞雁介绍,调压塔主要用于消减任丘、河间分水口流量变化引起的冲击波,同时起到降低下游管道工作压力、提高工程安全性的作用。调压塔高24.42米,为钢筋混凝土圆筒型式结构,整个构筑物位于63根直径为1米、长达40米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之上,主要由承台及筒壁构成。其中承台为直径30米,高度1.8米的圆台。杨瑞雁说,这里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处美丽的人文景观,也是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展示平台。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保定、沧州、廊坊市多次组织技术培训,对工程建设规范标准进行深入细致地解读。成立了南水北调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严格把控,通过严格招标程序,选出了信誉好、实力强的供货单位和施工队伍。同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领导和技术人员责任。广大建设者以承建造福当下、惠及后人的世纪工程为己任,誓言以万分精心与高度责任心打造精品工程。
在保沧干渠保定段第一建管部,一项施工工艺引起了笔者注意。第一建管部在定州市下穿龙泉路施工时,由于施工需求,采用了顶管进套管施工方法。总工程师崔月甫给这种施工工艺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给钢管“穿外衣”。施工时,先采用泥水平衡法顶进内径2.6米的套管,顶管完成后,接着在外径2.3米的钢管底部安装简易钢制平板滚动小车,前方用20T电动倒链缓慢拖进套管。崔月甫说,这种施工工艺对钢管焊接要求非常高,焊接要首先磨口、剔除钢口杂质,然后用纤维素焊条打底,再用气刨机清根,焊接时用药芯焊机内外各焊2圈。“这种焊接属一类焊接,焊一道口需10-15小时,施工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