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城”,新区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组团”概念,即临港商务城区、南大港生态城区和南排河滨海城区。“三组团”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连同“一城”,构建起了新区“一主+三副”的临港近园城市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以临港商务城区为例,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服务港口发展的最直接的阵地。城市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临港商务城区早已告别了苦咸水,水库水和海水淡化水已经成了人们用水的主要来源;电网结构日趋完善,电网‘入地工程’成功实施,城市面貌整洁一新;中油燃气企业的入驻,马黄输气管线的开通,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气;在沧州市率先实现集中供暖,热力全部来自于电厂发电余热,供暖面积达140多万平方米;160多名环卫工人和十几辆清洁车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确保港口以干净的面容迎接八方来客。城市,已经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力支撑。
让产业成为提升新区发展效率的“中场”核心
2014年5月9日,对于黄骅市南排河镇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起,它又多了一个名字——“渤海新区海洋经济产业园区”。这座数百年来都以海洋捕捞为主业的滨海小镇,奏响跨越发展的新乐章。“我们要依托国家级中心渔港,发挥丰富的海洋和岸线资源优势,在滨海城镇建设、海洋产业聚集、海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率先寻求突破,努力把园区打造成新区对接京津的重要节点和对外开放新高地。”对于未来,新区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排河镇党委书记赵金忠充满信心。
“咱新区要生产飞机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这条消息开始在网络论坛上发酵。这并不是空穴来风。飞机制造项目坐落于中欧产业园区,由北京誉高航空设备有限公司、德国旋翼飞机技术公司合作建设。项目投资约10亿元,首批飞机将于明年下线。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是继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之后,新区引进的又一个高品质的、具有战略支撑意义的装备制造项目,对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产业聚集始终是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旋律。经过近七年的奋力拼搏,一大批项目已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区主动创新思维,围绕培育壮大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商贸物流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以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了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临港物流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区、黄骅汽车产业园区、南大港生态产业园区、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洋经济产业区、中欧产业园区、黄骅港综合保税区等“九大功能园区”。
【责任编辑:李莎】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