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四
心理调节:
家长过度关心增加考生压力
“随着时间进入到自由复习阶段,考生和家长都不自觉地会进入到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不过家长与考生都不用过于着急,考前的这种适度的紧张并不会影响高考。”十七中教务处主任刘建辉说,从往年的经验看,最担心的就是一些家长把自己的焦虑流露出来,或是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波动表现得比孩子还要慌张。
“以前我们学校就有过这样一个例子,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家长每天都问孩子当天的感觉怎么样,复习进度到多少了。虽然每次家长也会说不要紧张,轻松上阵,但是这样的关心还是给孩子造成了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刘建辉说,家长的这种过度关心让考生背负了很大压力,结果模拟考本来能上本一的这位考生,最后只考上了一所本二的院校。
“家长不要小看了考前的这最后几天,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现在的考生就像是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家长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心理调节,帮助考生把这个容器口关好,让他们以满满的知识储备去迎战高考。”刘建辉说,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表现,说得多了怕影响孩子情绪,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于家长的这些困惑,刘建辉的建议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具体判断,“有的孩子不愿意说家长也就少说,有的愿意说你就顺着孩子说。其实现在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焦虑自己心中都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因此家长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让孩子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
记者手记
保持平常心最重要
高考复习到了这个阶段,与其说是拼实力不如说是拼心理。我们采访老师为考生总结的这四大误区,看似涵盖了学习、饮食、心理的方方面面,其实都是在围绕着如何保持平常心这一个主题做文章。因为无论是告诉你如何做题,还是告诉你如何调整作息,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你把考前的焦虑化解掉,通过有规律、有节奏的学习,让自己自然而然迎接高考的到来。作为考生,现在要做的也是按照老师们提供的建议,让自己启动高考节奏。
对于这最后的心理战,考验的不止是学生,还有家长。迎战高考全家重视完全可以理解,不过如何重视则有很大的学问。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没法帮助孩子复习,选择走出家门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殊不知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最怕的就是孤单、寂寞。在这个时候,家长更像是灯塔,只要你在那里,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正是孩子现在最需要的。
□文/图 本报记者 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