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之箭,为何难以射中靶心?
近来,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市区一些慢车道上,很多以前划过的停车位白线,已经被铲掉了。
据了解,去年8月,石家庄市对现有道路停车场设置地点、泊位数、停车场所有权性质(公共、自设)等内容向社会进行公示,首批公示了6万多个停车位。按照去年年初石家庄市出台的《关于加强市区道路停车管理实施意见》,将对全市所有的道路公共停车场,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统一经营,目前的城管收费人员将被收回经营权。石家庄的公示行为,正是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做准备。
记者调查中发现,停车位的公示,并未厘清正规车位与私划车位的界限。目前,省会各区城管系统经营管理的道路公共停车场车位数,占不到全市所有停车位数量的1/10。2009年,本报一组题为《谁有权在商业门店前收停车费》的追踪报道刊发之后,商业门店前的停车场已经作为道路自设停车场,将管理权还给商家。这部分利用规划道路红线与建筑物外缘之间的开放式场地,设置的由沿街经营单位自行管理的停车场,在数量上占了大头儿。
但是,大多数商家对权利回归信息知之甚少,还有一些小商家,门前只有两三个车位,雇人收费的话,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因此很少有人想到从中获利,这给一些社会闲杂人员霸占车位资源提供了机会。而且,这些车位经过层层转包,“始作俑者”已经很难找到。加上违规收费的行为,难以形成证据,更为执法人员查处带来相当的难度。
1月28日,石家庄市交管、城管联合开展的违规停车场整治行动结束,这一为期13天的整治行动对市区非法停车场和不规范的停车泊位施划进行清理、整顿。不过,记者了解到,尽管一部分私划的停车标志标线被清除了,但是,作为数量居多的商家门前自主经营的道路自设停车场,由于权属关系复杂,难以实现彻查,整顿私划车位的箭矢,难以射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