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村财务管理套上“紧箍”
“财务审计就是要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让运转的过程公开透明。”县审计局副局长赵海舰分析道。审计中心即各乡镇的内审机构,定期对村经济活动情况、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审计。审计中心主任由乡镇纪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财政所所长、村级财务服务中心主任兼任,人员隶属乡镇领导,业务上接受县审计局的监督和指导。
赵海舰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要求各乡镇每年至少对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辖村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村送达审计通知书。入村后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掌握村里情况,说明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广泛征求群众代表意见,鼓励大家提供审计线索。运用座谈、检查、抽样和分析性程序等审计方法,审核账表、凭证是否合规、合理,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对账面上审计出的结果进行逐笔核实,对收入逐笔查收,对存在问题的票据,向经办人核实情况。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将审计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协商议政会等形式向群众公布。根据审计报告的结果,需要纠正的,限期整改;需要处理处罚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财务纪律有关规定,由乡镇政府负责处理或移交有关单位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种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行得通?”笔者问。“公开程度越高,参与人越多,越能达到财务管理与群众监督的高度统一。比如寻寨镇,他们按照村财审计的原则,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实行乡长审批和‘红线管理’。村级开支需由乡长把关,核对开支的真实性、合理性等,对非生产性开支过大和资金紧张的村,在开支前,就得先向镇提出申请,经镇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一位曾多次到镇财务中心报账的村民理财小组的成员老张说:“现在和从前大不同,村里用钱事先要提出申请,事后镇里要对每一笔账进行核对,像白条、不正规的发票都不算数,不能入账。所以现在的村干部花钱都慎重多了,不然只好自己掏腰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