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尚义县中哈达村,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曹宽(中)用自己所持的瓣章在票据上盖章。村民理财小组展示各持一瓣的“五瓣章”。 王雪威 李向宏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雪威 通讯员 李志栋
一枚财务收支审核专用公章被分成五瓣,分别由两名村民代表和三名党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需经他们五人同意盖章后,才可入账报销。在位于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尚义县,这种“五瓣章”作为农村财务治乱的一个“利器”,正在多个乡镇推行。它的效果如何?干部群众是怎样的态度?是否适合大范围推广?近日,笔者来到尚义县进行调查。
为何要使用“五瓣章”?
———改变村党支部书记一支笔独揽大权状况
说起使用“五瓣章”的初衷,在尚义县最先推行“五瓣章”的乡镇——— 满井镇,该镇纪委书记张东升直言:“为了抑制和规范村干部的权力,保障村民更好地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张东升说,满井镇有11个行政村,以前一些村的财务管理非常混乱。村党支部书记“一支笔”说了算,开支大、债务重。到2007年的时候,仅大满井一个村就背负了85万元的债务。村民对此有意见,有怨气,造成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关系紧张,矛盾激化,有的村还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事件。“过去村民对村干部有一种误解,认为谁当村干部谁就能捞‘油水’。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很难化解。”小蒜沟镇党委书记通文学说,“因为村民对村级财务收支不清楚,自然会产生疑问,认为村干部当官肯定乱花钱。可实际情况呢?村干部有嘴说不清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五瓣章”由此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