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28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览会上,来自唐山一中的王皓坤同学正在向参观者讲解他研究的“AGV型立体车库”。王皓坤告诉记者,按照这一设计方案,常规停放20辆汽车的空间改造后可停放90多辆汽车。河北日报记者赵威摄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步入“后加分时代”
参赛热度不减功利心态犹存
3月28日至31日,第28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石家庄举行。今年是此赛事奖项高考加分政策有效期的最后一年,即如果今年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不是高三年级学生,那么今后将无法再享受加分政策。
有人担心此项旨在鼓励青少年创新的赛事就此遇冷。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全省有1570多所学校的46万余名青少年报名参加,参赛人数较上一年度增长近万人。不过,参赛依然火热的同时也透露出与初衷不符的信息:来源于生活的“小创新”所占比例虽有所提升,但一些“高精尖”作品则凸显功利心态。
河北日报实习生康瑞珍 记者郭伟
1、“接地气”作品受好评
教师:“这些作品非常真诚,来源于生活”
根据主办方统计,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涉及物理学、数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工程学、植物学、社会科学、动物学、医药与健康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13个学科。但“种豆芽”这样的简单作品,来自于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则别有新意。
“我和另外一位同学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研究观察自然环境中各类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在“绿豆种子萌发的研究”展牌前,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子月介绍自己的作品,“实验场地就在我家客厅,绿豆种子种在普通花盆里,还借助家里的冰箱,对不同温度下种子生长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
萌发这一实验创意,王子月说是因为大气环境污染,“我希望能通过种更多植物来缓解这一问题。植物生长的原理都有相通之处,为什么不从家里常吃的绿豆和豆芽开始研究呢?”“把油倒在易燃纸品上燃烧,如果听不到噼啪的声音,就是油中含水量低于0.2%,就不是地沟油。”廊坊市三河八中王紫薇的参赛作品是《地沟油的危害及鉴别》,“网上有很多关于辨别地沟油的办法,但要想知道哪个有用,最靠谱的办法还是自己来实验。”通过实验,王紫薇总结出了“看、闻、尝、听”四招辨别法。
看上去不起眼的“豆芽菜”、“地沟油”作品受到了许多观摩老师的欢迎和好评:“这些作品非常真诚,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实验结果真实可信,学生创意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