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脆的“咕咕”声温暖了童年
卖货郎、走方医、补锅匠、爆米花……曾经是多少代村童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
随着“小铲子、针线扣子、洗脸盆子、剪子、发夹子、拨浪鼓子……”“咕咕咕、咕咕咕”清脆的泥哨声停歇之后,就会传来卖货郎酣畅悠长的吆喝声。今年36岁的高晓峰说,那时候,他和小伙伴们游戏之余,经常会留意泥哨声,只要泥哨一响,他们转头就往家跑,开始翻箱倒柜地搜寻废酒瓶、破鞋底子、烂麻绳……大约几分钟后,伙伴们会带着各种破烂,一窝蜂地围住卖货郎的独轮车,叽叽喳喳地询问泥哨、泥模的价钱。
那时候的卖货郎不仅仅卖泥哨与泥模,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火柴、发卡、胭脂水粉、扇子等日用品琳琅满目。大姑娘、小媳妇、顽童均能在小小的独轮车上找到所需。让顽童们惦记着的,就是那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泥哨与泥模。
泥哨,实际上是一种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遗。造型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猪、狗、猴、鱼、龟、青蛙等,还有男童女孩造型的泥哨。泥哨用土烧制而成,腹中为空,有吹空,能吹出清脆的哨音。
泥模,则是一种印花工具,在泥片上印制出有趣的动物、花草、戏曲故事场景等图像,两块模握在一块儿,还能发出“咔哒、咔哒”的响声。
高晓峰说,那时候,泥哨和泥模的售价大概3分钱,尽管钱不多,但是对于不名一文的农村孩子来说不啻于一笔巨资。能找到破烂的,会兴高采烈地围着独轮车挑挑这个,捡捡那个,选中喜欢的泥哨就拿起来“咕咕”吹几声,选中满意的立刻成交。很快,满村就会想起声音各异的泥哨声。家里没有找到破烂的,看着伙伴手舞足蹈,炫耀似的在身边吹来吹去,就会羡慕得不得了。有的垂头丧气,有的伙伴就会眼泪汪汪地拉着母亲的衣襟,央求母亲买一个。一旦母亲同意之后,就会破涕为笑,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只有个别胆大的,会偷偷溜回家,拿出几个玉米棒子与卖货郎私下交易。有时候被家人发现,不免打一顿以示惩戒,但是哭喊几声之后,挂着鼻涕眼泪拿着用皮肉之苦换来的玩具又会和伙伴们满村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