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石家庄警方总结六种电信骗局 防上当

    昨日,秘女士来电:

    今年我连续接到5个诈骗电话,从“你猜我是谁?”到“法庭有你的传票”再到“你得罪了人,必须花钱买平安”,虽然没有上当,但这样多的诈骗电话让我心里很不安。

    燕赵晚报讯(记者 石维) 调查:

    接到5个诈骗电话

    昨日下午,秘女士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她就开始饱受诈骗电话的骚扰。“到现在已经接到5个诈骗电话了,一个比一个过分。上网一查,来电号码都是外地的。”她说,今年上半年,她接到了第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名牌化妆品公司,因为秘女士是该品牌产品的会员,通过电话订购某美白产品不仅可享受五折优惠,还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在秘女士提出是否可以去专柜自取时,对方竟然答道:“爱买不买,不买拉倒。”而后挂断了电话。秘女士气愤地说,此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接到一个诈骗电话,有以其触犯法律,法院发传票的名义要求她汇钱的;有以假扮其好友,上演“你猜我是谁”骗局,求助“汇钱解围”的。而昨日上午接到的一个电话却让她毛骨悚然。“听上去,对方是一个中年男子,自称老四。他说我得罪了人,有人托他报复我,还威胁不能报警。”秘女士说,最令人吃惊的是,对方竟然知道她的住址和身份证号码。她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经民警核实,这是一起电话诈骗案件,如果秘女士不挂电话,对方可能很快会要求她汇钱“私了”。

    无独有偶,昨日,市民刘先生也致电本报称,他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保管好个人信息有效防骗

    为了避免更多市民上当受骗,李警官提醒市民,务必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媒体相关报道为市民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的骗局。

    “有法院的传票,领前先缴费”

    民警提示,法院电话传唤时,是由承办法官或司法辅助人员亲自电话通知,并详细告知具体业务部门,不会使用电脑语音的。冒充法院工作人员打电话的人,可能利用一些特殊软件将市民的电话接入其人工服务,接线人员以需要当事人输入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为由,骗取钱财。

    “你偷了我的东西,不‘私了’就报警”

    这种骗局一般发生在白天,县城始发的客车上较为多见,独自乘车的乘客容易成为作案目标。遇到类似情况时首先要沉着,可让司机把客车开往最近的派出所,求助民警解决。

    “亲爱的,我家人生病,能否借点钱?”

    这类骗局中,案犯一般为年轻漂亮的女子,她们会随意拨打手机号码,然后以打错电话为借口,和受骗者逐步发展“感情”。之后以自己家里亲戚生病要求受骗者借钱等理由,骗取钱财后离开。

    “警方在你的包裹里发现毒品,涉嫌犯罪”

    市民普遍对公安局、检察院等国家职能部门工作流程不了解,骗子利用这一点,迷惑受害人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警方提示,遇到这类诈骗时,务必谨慎,并联系当地相关单位核实真伪。

    “车辆外地违规,需汇罚款到指定账户”

    异地罚单应由交通违法所在地的车管所或交警支队发函给车主,但是只要是让异地车主通过汇款方式向个人账户交罚款的,大多都是假罚单,大多是不法分子偷拍到车主车牌后,然后设法找到车主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建议市民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我是黑道的,有人让我教训你,快汇钱来消灾”

    此类骗局一般会首先对当事人进行恐吓,对方将信将疑时,实施诈骗。市民如遇此类情况,建议市民遇到此类情况时选择尽快报警。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