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科技创新在河北:妙“手”补缺,农业转型生金

2012-10-24 08:36: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缺口:科技生产“两张皮”对策:政府帮建“试验田”

“俺们村的‘西富’苹果比其他地方的苹果多卖一倍价钱,而且卖得很好呢!”10月16日,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乡西岔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看着村里长势喜人的苹果,很是欣慰。

西岔沟村是一个以苹果、板栗等果树种植为主业的小山村。“过去都是村民自己摸索着种,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种植的苹果质量差,很难卖上好价钱。”陈玉富说,2006年,承德市科技局为村里引来河北农大等院所,实施“燕山山区果品产区新农村建设综合技术开发与示范”国家重点星火计划等科技项目,指导村民实施套袋、拉枝等先进技术。如今,全村优质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年产量75万公斤,畅销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今年苹果种植户户均收入可达2万元。

“承德具有发展绿色、高品质农业的自然生态条件,也是我们需要的试验场。”长期在西岔沟村进行技术指导的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说,农业发展渴盼技术,科研创新同样需要摸准农业生产的脉搏。

那么,分散的农民个体与象牙塔中的科技如何对接?“政府有责任,也有力量为他们搭建桥梁,把农民真正组织起来,把农业真正用科技武装起来。”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近年来,承德下力量引进高端技术源头,兴隆与河北农大开展的“山楂优质栽培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围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的“马铃薯特色产业配套技术开发与应用”等600多个科技项目先后实施,共引进新品种150余个。

作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年产值超18亿元的平泉食用菌是承德农业产业中最叫得响的“金字招牌”。“然而,早些年平泉食用菌曾遭遇一场危机。”时任农业局技术员的梁希才,于1983年将第一批菌种引到平泉时,也在自家院落小偏房的土炕上种下第一茬滑子菇。“巴掌大地方,一年就卖了1300块钱,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学着种。”

利益引导让平泉食用菌种植规模陡增,“但品种退化让种出的滑子菇细小如同麦芒。管理不当造成大面积坏盘,菇农损失惨重。”搞技术出身的梁希才敏锐意识到,必须以技术作支撑,否则平泉食用菌将难以为继。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梁希才赴京敲开了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食用菌现代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张金霞办公室的门。不久,“中国农科院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河北分中心”落户平泉。

【责任编辑:殷大伟】 科技创新在河北:妙“手”补缺,农业转型生金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m.fidreport.com/2012-10/24/content_2902276_2.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