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道德90后】让孝德植根于90后青少年中

记者:有人说90后青年是有孝心、无“孝力”,您怎么理解他们在尽孝道方面的两难选择?

陈晓玉:当前,90后青年确实面临自身生存和家庭责任,也就是尽孝道的两难选择。客观上讲,90后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孝敬父母方面确实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有限的工资在抚养子女、购房、人情交往等开支后已所剩无几,有些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有些还不得不“啃老”。另外,“421”的家庭结构逐渐形成,90后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赡养四位老人,尽孝道的压力也在增加。

记者:那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让更多90后愿尽孝、能尽孝?

陈晓玉:我觉得,首先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在父慈子孝、相濡以沫、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内,青少年更容易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益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家庭中的耳濡目染,会让孝德深深扎根于青少年心中。带着养父出嫁的陈红就是这样,奶奶的呵护使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农村朴实的道德观念和乡亲们为人处世的传统熏陶也给她提供了善良成长的氛围。

其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近来,在有关部门的推动和引导下,我省涌现出了众多孝老敬亲典型,比如大孝无边的林秀贞、割肝救公爹的张建霞、精心伺候婆婆的75岁媳妇范兰荣等。特别是随着“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多的孝老敬亲的模范感动了燕赵大地,事亲行孝、重孝明义的社会风气正在我省逐渐形成。这些典型对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90后青年都有重大影响。

其三,发挥公共政策的利益引导作用。我觉得,除对90后青年进行孝德教育外,还要发挥公共政策的利益引导作用,让利益引导成为强化90后孝德的催化剂。在我国古代,从举孝廉入仕到对孝德模范免除徭役和赐予爵位,都体现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在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都有赡老育幼免税政策。运用税收政策意味着从政府层面鼓励公民加强孝德意识,促进了道德进步。这些免税政策包含了较高的社会管理智慧,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河北日报记者 马国胜

【责任编辑:殷大伟】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