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孝德深深植根于90后青少年中
——访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晓玉
记者:在社会普遍认为90后亲情淡薄、缺乏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的背景下,带着养父出嫁的陈红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时也让大家深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德在90后身上消失了吗?过时了吗?
陈晓玉:肯定没有消失,没有过时。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孝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诸德之本”,是一切道德心、责任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人格塑造的起点。作为90后的年轻一代,无论是在家庭环境的教育上,还是在社会舆论的导向上,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孝德在维护家庭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和强大功能,可以说,孝德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孝德也会深深融入90后青年一代的骨髓和血液。
比如陈红带着养父出嫁,并不是一种无力抗争命运情况下的无奈之举,而是孝心、善心使然的内心召唤。我现在教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他们非常理解父辈举全家之力供他们上学的艰辛,学习都非常刻苦和认真。可以说,有能力孝敬父母成为了很多90后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
记者:由于90后成长环境特殊,社会评价各异,他们对孝德的理解和表现形式是否有独特的一面?
陈晓玉:我觉得有两方面的独特性。首先是孝心更强烈,现在的家庭为培养90后孩子付出的代价更多,一些家庭举全家之力培养孩子上学、找工作、买房等,孩子觉得欠父母太多,更想报答;其次更注重精神层面。新型孝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从物质上供养父母,二是在精神方面让父母生活得快乐舒心。由于90后具备平等意识、公平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加上他们在经济基础上相对薄弱,因此他们更多地用新的形式,让父母在精神上愉悦。
【责任编辑:殷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