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城市建设催生古城邢台美丽“嬗变”

    记者 谢小燕

    过去的5年,邢台市城市建设铸就了城市飞速发展的闪光之旅。

    一条条城市干道覆盖城市版图,一座座风景建筑耸然屹立,一片片老城街区绽放新姿,过去一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十几分钟……这些悄悄发生着的变化,让我们的笑容如此欢畅。

    品味一个个透着惊叹与欣慰的印象画面,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更亲手触摸到凝结在牛城几代人心中的城市梦想。

    “一城五星”构筑大城市框架

    一座中心城市崛起冀南,五个卫星城市环绕周边。“一城五星”这幅宏大的城市发展蓝图,邢台人孜孜以求的大城市梦想,伴随着“十一五”铿锵有力的步伐,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使中心城区直管范围由132平方公里拓展到893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中心城市首位度低,带动力弱、辐射力小。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筑“一城五星”大城市框架,成为邢台“突围”的必由之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谋划了“一城五星”城市发展大战略,通过城市功能的合理分配,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集群。

    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市全面开工建设“一城五星”道路,打造以邢台市区为中心,以沙河市、南和县、任县、内丘县及邢台县皇寺镇为卫星城,以百里产业带、百里太行旅游带为支撑的现代化城市路网。同时,新建北外环工程、4条快速路工程以及改造3条道路出入市口工程,共8条路、80公里。目前,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以五个“卫星城”为辅,十分钟交通圈和十分钟生活圈,邢台大城市路网框架基本构建。

    “一城五星”建设步伐加快,卫星城加速融入“大邢台”。南和对接市区钢铁资源优势,在河郭乡打造中国北方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南和工业园区。内丘规划建设了官庄大孟工业园、龙海工业园和清修岗工业园,吸纳建滔、龙海、恒源、恒祥等骨干企业入驻,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任县全面与市区对接,初步形成内成网、外成环“九纵八横”的路网格局,产业园区得地利之便,发展势头迅猛,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在“一城五星”框架内,支撑产业加速布局,区域竞争力正在形成。邢钢、德龙、中钢邢机等重点骨干企业在钢及钢制品领域全面发力,线材、板材、特钢、轧辊产品向行业高端迈进。晶牛、邢矿玻纤、迎新玻璃等建材骨干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致力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市场。市开发区依托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吸引了18家新能源企业签约入驻,正在形成一条涵盖单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链。以旭阳、建滔为代表的煤化工骨干企业,着力延伸甲醇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等产业链条,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发展优势,好望角等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步伐提速,现代物流平台显现雏形。

    舒通“城市经络”打造“1小时交通圈”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速度,是城市生活的“主题曲”。

    邢台市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交通建设跨入“高速时代”。这5年间,投资40亿元,完成高速公路建设264公里。特别是2010年,是邢台高速公路发展最为辉煌的一年,大广高速、邢汾高速、邢衡高速、邢临高速、京港澳高速5个高速公路项目同时在建。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567公里,形成“井”字形高速公路网和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县县都有一条以上高速公路过境,邢台“东出西联”运输大通道全面建成,横穿太行山,直通渤海湾,一举冲破邢台“囿于太行阻隔之困”的局面。

    从交通的“末梢”变为“枢纽”城市,东出西联大通道建设进度步步加快。这5年,一般干线公路(含高速连接线)新改建完成投资18.5亿元,新改建348.16公里。 尤其是打通了邢昔线、隆昔线与山西交界的20.3公里断头路,使邢台通往山西更加便捷、畅通。至此,邢台彻底结束了与周边省、市“断头路”的历史。

    这5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3.3亿元。截至去年底,我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456公里,公路密度108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9%,彻底打破我市东西阻隔交通瓶颈的目标即将实现。农村公路达1.1万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目标。邢台机场民航复航列入国家民航和河北省“十二五”规划。

    未来几年,邢台市将继续实施“东出西联”和低碳环保两大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冀南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和“一小时交通圈”。到“十二五”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4000公里,实现六大目标:规划的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形成“井”字形高速公路网和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县县通上高速路;“东出西联”运输大通道形成,邢台横穿太行山,直通渤海湾,一举冲破“东西阻隔”困局;市到县、县到县全部由一级以上快速路连接,全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邢台机场民航实现复航,填补了邢台空中运输的空白;组建邢台客运集团,客运市场实现长途、公交、农村客运无缝衔接;邢台交通形成公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成为联通山西、河北、山东的枢纽城市。

    提升“幸福指数”建宜居宜业新城

    这几年,从如火如荼的城中村建设场景,到随处可见的绿色游园、再到七里河综合治理,每一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4.8%上升到2010年的42.5%,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到3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1平方米……这几年,尤其是三年大变样开展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一个经济繁荣、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城市正渐行渐近。

    说到城市的变化,市民王建新说:“变化最大的当数七里河了。以前这儿又脏又臭,这才两三年,就变得这么好看了。”在河堤上举目远眺,河渠交错、碧水清清、垂柳成荫、风光旖旎,一派“清水鱼跃、风飘花香”的“柳溪春涨”江南美景。

    七里河,这条纵贯邢台市南部的季节性河流,一直是垃圾遍布,河道淤积。2006年,作为城建一号工程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全长20.4公里。4年来,该工程先后完成了河道清障、开挖建设并部分蓄水、观光道及绿化景观和4座大桥等工程建设。去年,七里河新区管委会将投资8.63亿元建设17项公共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实现百泉大道、滨河观光道全线通车,七里河全线贯通蓄水。当年的垃圾场、坟场、砂场、小工厂,变成一片赛江南的水景。去年还启动主题公园建设,将富有邢台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七里河开发建设。在七里河下游,投资10亿元,建设百泉公园。目前,通过对七里河堤、林、路、桥、水综合治理,已形成总长20.2公里,辐射区域面积58.8平方公里的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区、宜居生活区。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名片。如今“绿”成为牛城街头的一大亮点。徜徉街头,游园广场随处可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为市民生活增色不少。过去是“见缝插楼”,如今是“见缝插绿”。大手笔、大力度兴建城市游园,增加绿量,提升城市品位。据统计,仅三年大变样工作开展以来,新建了中钢广场、金牛中兴广场、开元寺公园等23个大型游园广场,建成35处小游园、31处小片林、10处林荫式停车场。今年新建10处游园。这些游园建成后,将逐步达到“500米见园”的要求,广大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就近休憩娱乐,将由规划变为现实。

    推进城镇化工作不仅仅是城建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三年大变样期间,我市启动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建项目,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如今,再走近韩演庄、三义庙等城中村,映入眼帘的是电梯房、绿化带,“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已彻底成为历史。3年间,市区完成城建投资620亿元,是前15年的总和;完成拆违拆迁1074万平方米,是前20年的总和;新增绿地500公顷,是前15年的总和。

    在人们深切感受到的变化中,牛城的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力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显著改善。从拓宽城市外延,到丰富城市内涵,城市建设走出的是一条“统筹”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把城市的宏观发展和关系民生的切实需求结合起来,把城市的“形象工程”与“民心工程”相融相合,真正让市民在生活的变化中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成果。眼下,这条路正越走越宽。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党培】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