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90名“海归”缘何筑梦新奥

一家民营企业的人才发展路径探寻

编者按

为推动河北省人才工作发展,本报今起开设《做好人才工作 建设人才强省》专栏,报道河北省各地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新理念、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新举措和引进培养各类紧缺人才的新经验,以期给各地各部门以启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奥采访,记者视线所到之处,是一张张睿智而又充满激情的面孔、匆匆却又稳健的步伐……

硅基薄膜太阳能技术的产业化效率稳定超过9%,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煤催化气化技术,在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同时可以实现更多的能量转化;国内唯一的微藻吸碳产业化示范项目……

这些奇迹,是河北省一个名为新奥的民营企业创造的;而新奥之所以能创造这些奇迹,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汇集了一批海内外高级人才。“集团现有‘海归’博士90人,他们推动新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奥集团常务副总裁金永生语气里充满骄傲。

是什么将这些业界精英汇聚到新奥麾下?又是什么令这些骄子如此忘我、开拓创新?

记者近日深入位于廊坊的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图拉直这一个个问号。

引才:事业平台是最强磁场

透过厚厚的玻璃幕墙,记者参观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车间。

“我们生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薄膜的厚度只有千分之二个毫米,从今年前两个季度的生产情况看,产业化效率稳定超过9%,在世界上已达到领先水平……”负责这一项目的李立伟博士,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最新成果。

今年42岁的李立伟,就是新奥集团引进的众多“海归”博士中的一位。

2007年秋天,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到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厂家———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考察,时任其技术总监的李立伟博士接待了这位河北民营企业家。2008年初,新奥决定上马“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并着手购买设备,同时对李立伟展开了“游说”。2009年初,李立伟从美国辞职到新奥走马上任。

谈起“为什么回国并选择新奥”时,李立伟坦言:“在美国,事业发展已达到了‘天花板’,很难再有大的进步;而在国内,太阳能这种新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奥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涉入其中,必有一番大作为!”“仅仅是设备的一个核心部分,市场价格就达8亿元人民币,这样的决断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做到的。”李立伟认定,“这是一件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新奥为我搭建了一个事业再次腾飞的平台。”

相较于李立伟的“一步到位”,朱振旗博士则是在对新奥的不断深入了解中,最终决定放弃美国史蒂文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到新奥开始新的创业。

【责任编辑:殷大伟】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