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没有地域界限
黑龙江省农村青年周广岩,本打算到刘继台厂里打工,但刘继台了解到他的不幸遭遇和顽强的精神后,毅然决定供他在本县重点高中读书。刘继台说,只要周广岩有能力到大学深造,便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为止。
多年来,刘继台资助过的困难学生很多。在他的印象中,每遇到一次失学的事情,他内心都会有强烈的触动。刘继台说,他常常想起过去被人看不起、被人嘲笑的滋味。只要有十分的精神,就要用十二分的劲头去关心、帮助比自己更残疾、更困难的人。
大王村小儿麻痹残疾青年张伟中专毕业后找工作屡次碰壁。刘继台根据他懂微机的特长,安排他在公司办公室工作,这样张伟每月能挣到1800元。
从1989年到现在,刘继台一直供养着十几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每年给每人1000元钱作为生活费。他把顺平县最偏僻、最落后的青榆沟村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除给钱给物外,还送技术上门,一帮就是三年;三年中,这个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青榆沟、神北、刘家营3所小学也是刘继台援建的。
沽源县2007年遭受罕见旱灾,刘继台知道后,亲自带上1万公斤面粉、大米和食用油到沽源县,并出资对口帮扶10名贫困学生每人200元,5名贫困残疾人每人500元,同时把自己的桃木雕刻技术带到沽源,对残疾人进行扶持。
2008年5月1日,他听说流传了200多年的宫廷古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易县“拾幡圣会”,因经费原因传承面临诸多困难时,刘继台当即拿出1万元,支持乐师们把古乐传承下去。
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先后有5000多名残疾人、贫困户和下岗职工在刘继台的帮助下脱贫致富。近年来,他资助别人的款物累计达300多万元。
“给他们条鱼,不如给根鱼杆。”刘继台说,“残疾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才能真正自强自立。”下一步,他要筹办“继台残疾人技能培训中心”,免费培训有一定劳动能力但苦于无一技之长找不到致富门路的残疾人。
燕赵都市报记者郭志昆 文/图
【责任编辑: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