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奋斗结硕果,燕赵城镇换新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全省“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同时必须看到,目前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虽然突出表现在城市的景观上,但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城市的繁华度不够,而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产业不强,尤其是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优质产业不强、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及活力不足。必须认识到,过去的三年是整治性的三年,而推进城镇化却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需要下一个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所以,全省各地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始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把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上来,坚定不移、再接再厉、又好又快地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
促进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核心问题是聚集更多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优质产业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作用,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前景,离开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就会停滞甚至逆转;实现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向城镇的聚集是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是城市持续保持繁荣、充满活力的保证,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就无法完成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纵观城市发展史,不少城市在形成的初期或前期,城市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样的城市就是工业城市或工矿城市;此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这样的城市就是旅游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等。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后者取代前者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后者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从目前我省的实际来看,全省主要城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且升级迟缓、优化滞后,城市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不但转型的速度落后于先进城市,而且不适应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需要,制约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
因此,在今后的三年里,促进我省城市建设上水平,必须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适应城市现代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产业,具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门类众多,科技含量高、劳动力容量大的鲜明特征,不但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城市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的主要载体。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力推动城市实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从根本上保证城市的繁华,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积极营造优良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环境,确保在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的同时,努力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增强城市创新活力,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经过“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的努力,全省各市都推出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不但使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更为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但正如省委书记张云川所言,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考验——利用好便捷的交通条件,就会吸引更多、更先进的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利用不好,则有可能造成自身生产要素的加快流失,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改善城市“硬环境”的同时,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服务,进一步营造开放、和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完美的结果需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沿着“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三年出品位”的既定路线,在今后的三年里,做好城市建设“上水平”这篇大文章,通过推进城市的改造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河北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