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入地“地龙”雄姿初现

    和平路以北段1月中旬将全部完成隧道结构施工

    石家庄日报讯 (记者张跃彬 实习生杨彩明) 绑扎钢筋、浇筑水泥、回填土方……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铁路工人干起活来却是热火朝天。记者昨日从铁路入地指挥部获悉,目前铁路入地工程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平路以北原中威电机厂明挖段有望明年1月中旬率先完成隧道结构施工,其余标段也将在3月底前完成隧道结构施工,确保铁轨铺装顺利进行。

    近日来,省会气温开始下降,大雾、大风,天气异常使得人们躲在温暖的房里不愿出来,但由于铁路入地要求明年3月底前必须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时间不等人,随着施工进入倒计时,这个冬天注定铁路入地建设一刻也不能停,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0名建设者分布在铁路入地沿线,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地下进行着紧张的施工。

    昨日,记者来到中山路以南的明挖段,看到这里已经形成了140米左右的连续隧道,让人看到了地下铁路隧道的模样,在隧道边上,几辆大型的混凝土罐装车辆正在浇筑拱顶顶板。

    据介绍,中山路至裕华路间的明挖段全长800米,目前土方开挖、底板浇筑、拱顶施工已经形成流水作业,拱顶施工完成后将分段进行土方回填。

    为减少冬季施工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浇筑混凝土的拱顶已经盖上了防火保温被。

    “如果温度再低,我们就会采用火炉蒸汽养生混凝土上强度,同时会在隧道基坑内支上保温棚,以确保工程质量。 ”该段技术主管刘杨告诉记者,跟人一样,隧道顶部也非常怕“冻”。据介绍,相对单孔隧道盖顶,三连孔不但技术要求高,而且难度非常大,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浇筑的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得控制在20摄氏度以内,为确保隧道顶部工程质量,在浇筑混凝土后,工人们不但要在上部铺一层塑料薄膜,还要加盖一层防火保温被来进行保暖。在保养期内,随时进行温度检测。

    中山路地道桥上车水马龙,交通顺畅,但在地道桥下却是另一番建设场景。据介绍,为保障市内交通,在铁路入地下穿裕华路、中山路、和平路路口施工时采用了“盖挖法”新工艺,将明挖段先底板后顶板的施工顺序倒置,首先制作隧道顶板,并通过立柱作支撑,工人们即可在路面下实施隧道主体作业,实现了“上方车辆畅行,下方施工照旧”的施工新模式。

    最后,记者又来到了和平路北原中威电机厂地段,省会铁路入地“第一铲”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也是整个铁路入地工程施工进展最快的,这里很长一段隧道主体已全部完工,部门地段已经完成了土方回填工程。据介绍,这里将有望于明年1月中旬完成全部隧道结构施工,具备地下铁轨铺装条件。

【责任编辑:孙婷】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