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丨一管血的智慧化检验之旅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4月22日,石家庄市民王女士因发烧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医。在门诊楼二楼采血处抽血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到了检查报告。王女士好奇,怎么这么快?
这得益于该院的智慧检验建设。
血液检查能查的项目比较多,有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为方便患者,该院设计建设了全自动化流水线和智慧化实验室的检验中心。
检验中心位于门诊楼二楼,占地2000平方米,分为清洁生活区、智能采血区、临检凝血区、生化免疫区、微生物分子区,下设临检、免疫、流式、生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骨髓等7个专业。2021年检验中心建成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担负着全院门急诊、住院病人的医学检验,部分科研、临床试验和健康体检任务。
22日10时,记者来到门诊楼二楼采血处就诊台看到,医生轻点鼠标,“选好管贴好签”的采血管就从就诊台左侧的自动贴标机中出来,自动传到流水线轨道上。
记者看到,这个轨道设计在就诊台下方,医生触手可及,给病人采血后,把装好血液的采血管放到轨道上,传到就诊台右侧的气动装置,再运到检验中心进行检验。
“医护人员不用自己把采血管送到检验中心,减少了送检时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张征说,为方便患者就近采血,他们在门诊楼1到4层各设1个采血处,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处也设有1个采血处,都能通过气动装置将标本送至检验中心。
采血管全自动传递只是该院智慧检验建设的一个环节。
在检验中心生化区内记者看到,从大楼各层延伸进来的透明玻璃管道中,有装有血液的采血管正在传递,紫帽的、黄帽的、红帽的,排队进入检验中心不同的检测机器中。它们依次被自动识别、脱帽,传送至相应项目的检测机器上。
检测后,采血管被重新“戴帽”,通过流水线“走进”血液储存冰箱。标本一般会保存7天以备复检,到期的采血管会被精准识别出来,自动推进医疗垃圾箱中。
张征说,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化验结果影响较大,在自动化流水线检验系统支持下,检测效率提升了,不仅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还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检测。
据介绍,除常规检验项目之外,检验中心还为临床科室提供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内分泌等疾病的检验,对细胞因子、阿尔茨海默神经丝蛋白、肿瘤标志物等项目支持和辅助临床诊断及其他个体化诊疗服务。目前,可开展的医学检验服务项目有500多项,日均检测量约5000管。(河北日报记者 崔丛丛)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