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雄安新区7周年】“雄”姿英发 以绿为笔绘就“雄安画卷”

2024-04-02 11:53:38 来源:央广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央广网雄安4月1日消息(记者王艺霖)华北腹地,一座绿色生态宜居新城——雄安新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历经七载规划建设,正拔节生长。

春到雄安,草木返青,一派生机盎然。雄安新区逐渐呈现出“蓝绿交织”的景象,蓝的是水光潋滟,绿的是绿树成荫。此时的雄安,“千年秀林”郁郁葱葱,白洋淀水天一色。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从一开始谋划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擘画千年大计 “千年秀林”秀美起笔

“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察看林木长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杏花盛放、玉兰飘香、油松吐翠,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漫步“千年秀林”,林淀交织、林水相依,是新区群众运动健身、散步遛弯的好去处,是外地游客考察游览、休闲游憩的打卡地。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2017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截至目前,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7.8万余亩,绿化面积达7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森林环城、湿地入城。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多个公园陆续建成开放,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正逐步实现,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

悦容公园建成开放,树木郁郁葱葱(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从七年前种下第一棵苗开始,雄安造林就不是简单的挖坑种树,“千年秀林”不同于传统的造林绿化,尊重苗木自然本性和生长规律,采用原生冠苗造林,坚持“增绿不移绿”,优选小规格高质量苗圃苗和籽播,选用长寿、珍贵、健康、美观、乡土树种,自然随机散布、曲线栽植和多种混交方式,实现林相丰富美观、功能多样综合。

据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生态事业部部门副协调人刘志军介绍,近年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为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来,我带领同事走遍‘千年秀林’的每个片区、每个标段、每个地块,认真观察检测每个树种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等情况。” 刘志军笑着说,“千年秀林”树木茁壮成长,这几年来未发生过大的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近五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看着一望无际的大片丛林,心里美滋滋的。

“华北明珠”风光好 水清鸟翔入画来

“华北明珠”白洋淀碧波荡漾,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数千条沟壕纵横交错。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如今已是“鸟类天堂”。

白洋淀水天一色,风景如画(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日前,白洋淀新发现戴菊、北朱雀、红交嘴雀3种鸟类。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79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73种。

鸟类作为区域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顶级生物类群,是良性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标志。七年来,“白衣仙子”中白鹭、“水凤凰”水稚、“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等野生鸟类陆续在白洋淀“落户”。野生鸟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它们像“环评师”一样,用翅膀为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投票”。珍稀鸟类的出现,成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钝翅苇莺正在喂食雏鸟(央广网发 贾国永 摄)

“新区规划之初,就明确提出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的目标。白洋淀生态修复治理一直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关键环节。目标愈清晰,行动愈坚定。河北省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以水面恢复、水质达标、生态修复为目标,提出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和举措。

白洋淀水光潋滟,满目翠绿(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目前,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这颗镶嵌在华北平原的“明珠”已重新焕发熠熠光彩。白洋淀水光潋滟,满目翠绿,水鸟从芦苇丛中飞进飞出,鱼虾欢快地游弋,湖畔的芦苇丛也变得更加茂密。码头上居民三两成群沿着河岸散步,倒映出一幅水岸相依、人水相亲的惬意画卷。

绿色建筑拔节生长 点燃发展“绿色引擎”

七年来,雄安新区大规模种植“千年秀林”、白洋淀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一个个生态公园建成投用,雄安新区一派“绿”意盎然。然而,雄安新区的“绿”却不仅如此,建筑的“绿”也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新引擎。

2023年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入选国家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十大案例;雄安新区昝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雄安新区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入选河北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优秀案例……雄安新区不断探索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着力构筑雄安新区绿色建筑政策体系“四梁八柱”,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提供制度保障。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入选国家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十大案例(央广网记者 王伟倩 摄)

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冲介绍,随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不断深入,截至目前,新区已有3批13个项目获得约178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极大提高了项目单位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的积极性;22个绿色建筑项目,涉及楼宇1000余栋,获得银行授信2251亿元,获得绿色信贷资金434.8亿元,帮助企业节约成本1.32亿元,实现减碳45.54万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印发出台,提出提升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水平,树立绿色建筑城市典范。此文件的出台,为雄安新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树立新时代美丽中国雄安样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同时标志着雄安新区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工作进入新阶段。

走进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这栋“零碳”建筑已正式对外开放。该展馆充分利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在顶部满铺光伏板、屋面采用光伏玻璃采光天窗,依托高效、可靠、智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流,年总发电量可达到25.25万kWh。随后,再通过光储直柔技术,进行整个直流微网的智能调节,最终实现建筑电力能源的自给自足。据测算,此项应用每年可减少156吨CO2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达100%。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是新区首批零碳示范建筑(央广网发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该展馆已正式通过雄安新区管委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主办的2023年雄安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第一批)专家评审,成为“官方认证”的新区首批零碳示范建筑之一。

追清逐绿,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雄安新区一批高品质的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办公、绿色住宅、绿色工业建筑等示范场景逐步建成并投用,7个住建部建设科技示范工程、115个省级建设科技及新技术示范工程、14个近零能耗建筑、27个绿色建造示范项目、37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等已落地顺利推进。

青山常在、净水长流、绿建常新的美丽画卷在雄安新区逐步铺展,绿色成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靓丽底色。

责任编辑:程涵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