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后答疑,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彩礼是他自愿给我的,凭什么退给他?”“我俩没登记、没同居,才订婚几天就吹了,彩礼少退一分我也不干!”……近日,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对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作出判决,当事双方均对判决心存疑虑。
宣判后,承办法官主动就双方存在的疑问和判决的法律依据进行详细解疑化解“法结”,同时真诚地从情感角度化解当事人“心结”。
案件不能一判了之,如何让当事双方息诉止争,避免“一案变多案”的发生?
2023年8月以来,冀州区法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 释法明理”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判后答疑是办案法官作出裁判后,针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裁判理由、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说明,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的机制。”冀州区法院院长李占芳认为,判后答疑不仅能够实质性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还能与诉源、案源、访源治理相结合,达到从“个案答疑”到“三源共治”的效果。
冀州某回迁安置小区业主牛某因未交物业费等,被小区物业公司诉至区法院。审判团队多次组织调解,均未能使当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综合双方陈述、证据,判令被告牛某支付物业费、公摊电费。
牛某不服判决,以相关部门有免收物业管理费等的会议纪要为由,提起上诉。审判团队本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原则,向牛某释明相关法律法规,并详细讲解会议纪要明确的免收费用期限已过等情况。最终,当事双方同意各退让一步,达成了和解协议。
针对近年来物业纠纷逐渐增多的现象,冀州区法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和住建局、街道办、司法局、综治办等部门联合进行判后答疑,促进了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有效沟通。今年第一季度物业纠纷数量由去年同期的114件下降至2件,实现了“答疑一件、治理一片”的效果。
冀州区法院还将判后答疑与访源治理相结合,把判后答疑纳入信访流程管理。他们对有信访倾向的当事人主动落实判后答疑,对已经信访的当事人积极开展多轮次、多维度、多层级答疑,对答疑无效的当事人及时引导依法维权,尽最大努力减少信访。
为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促进案结事了,冀州区法院制定了判后答疑意见,强化裁判文书说理,明确答疑范围、答疑主体,规范答疑流程、答疑管理,建立考评机制,实现了从“随意答疑”到“规范答疑”的转变。
“我们把判后释法答疑工作作为硬性要求和必要环节。”李占芳介绍,法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复。当事人对案件承办法官答疑不满意的,可以申请再次答疑或申请由庭室负责人或院领导进行答疑。
此外,冀州区法院搭建了线上线下多维度答疑平台,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判后答疑窗口,畅通“码上通2.0”系统和“12368一号通办”等线上答疑渠道,实现答疑过程可查证、可追溯。
截至目前,冀州区法院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判后答疑130余次,减少上诉和信访隐患30多起,服判息诉率明显上升。(河北日报记者 王敬照 通讯员 吴艳霞)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