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清华三学子 筑梦科学园

2024-03-27 07:54: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3月25日,马扬飚(中)、王玉柱(右)、王坚(左)在雄安科创中心。 赵荣昊摄

三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约而同来到雄安,齐聚在雄安新区科学园的创业舞台上,成为新区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放下行囊、成就梦想,从清华园到科学园,他们创新奋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如今,在雄安新区科学园片区,雄安科创中心正在成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集聚区。 赵荣昊摄

马扬飚:从一间屋到一个园区

3月14日中午,见到马扬飚时,他刚刚接待了两拨来自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团队。“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一天平均要对接五六个项目,这就是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热度!”马扬飚的语气中充满信心。

马扬飚,从本科到博士后,都就读于清华大学,现任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举办,还在读本科的马扬飚作为清华大学团队的一员参加大赛,并获得了金奖。

2000年,马扬飚所在的清华大学创业团队代表中国,去美国硅谷参加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就在那一刻,他的内心升腾起炽热的梦想:用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

2006年,博士毕业的马扬飚开始攻读博士后,同时成为清华科技园的第一批元老,直接参与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来雄安前,马扬飚是上海、北京两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始人。2021年11月,马扬飚第一次来到雄安,新区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让他深感震撼:“这的确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

2022年5月,雄安科创中心筹备建设,马扬飚受邀参与其中。再来雄安,他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诚意:“容东片区的安置房租好了,甚至油盐酱醋都给买齐了。”

“二次创业”的路有苦有甜。马扬飚清楚记得,刚到雄安时,他和几个同事挤在市民服务中心一间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后来到容东片区雄才大厦租下了一层楼,现在则成为一个科创园区的操盘者。

2023年9月,雄安科创中心投入使用前,全体干部职工为了抢进度连夜加班。“装桌椅、调试设备、摆放绿植、优化运营方案……不管你是工程师还是总经理,大家一起干到12点多,那个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马扬飚说。

“这几天接触的项目质量都很高,涵盖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大量的科创资源已经向新区涌来,我们要把好的技术和市场精准对接。”马扬飚说,自己希望做雄安新区科技创新资源的链接者和导入者。

和来访客商见一面,听听对方的需求,马扬飚往往第一时间就能给对方拿出最专业的咨询方案。“每个项目的诉求都不一样,我们很难用固定的条条框框去对接。有的企业对办公建筑有特殊要求,我们帮它共同设计物理空间;有的企业有产业化需求,我们就想办法推动它在新区落地;有的企业要上市,我们就帮企业规划如何整体搬迁、走哪些申报程序……”马扬飚说,结合丰富的市场经验,他能够帮助科学家把创意落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最终以科技产业的发展将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王玉柱:雄安提供了新的学习成长平台

早上7时离开宿舍到单位,20时以后离开单位回到宿舍——这是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王玉柱的工作日常。他同样来自清华。

2006年,王玉柱从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先后在学校科技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工作。2015年,他来到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主要工作是帮助学校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中组部拟选派一批干部到雄安新区挂职。学校领导找到王玉柱,问他愿不愿意去锻炼一下。虽然此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王玉柱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能够亲身参与是件好事!”

来到雄安后,王玉柱被新区的朝气和活力深深地感染:“在学校里整天和科学家、大学生们在一起,校园里满是创新的氛围和年轻的气息。来到新区后我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那种拔地而起的冲劲,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真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虽然过去多年从事技术转移工作,但一直扮演着技术供给方的角色。雄安给我提供了新的学习成长平台。”王玉柱说,在科学园里,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需要落实,公共技术平台需要搭建,一批批的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需要引入。“任务更重了,挑战更多了,压力更大了,但干事创业的激情更浓了。”他说。

这几天,王玉柱正在和一个掌握着前沿技术的高校科研团队洽谈合作。“这个团队目前面临部分博士后期满出站问题,我们希望把这个团队引入科学园,利用新区的政策优势,帮它解决就业、编制等现实难题。”他说。

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往往在于“买卖”双方的沟通不畅。与专家学者的沟通,王玉柱通常很顺畅。“因为过去在高校工作,所以我理解专家,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也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现在更加熟悉了地方的政策,能够更有效沟通双方。”他说。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离不开专业化人才和团队。“转化方案如何做得更为合理?技术如何估值定价?用哪些工具来进行资金支持?这些在科学园都有专业化团队来解决。”王玉柱说,凭借新区的政策优势,依靠专业化的团队,他在新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目标是让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达成共赢。

王坚:招商服务“三个不输于”

从国内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来到雄安,同样在政府的科创平台工作,王坚还是明显感到:雄安能够接触到的科创资源层次更高、来源更广,大家对“千年大计”的建设热情格外高涨。

今年42岁的王坚来自江苏,200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供职于全球著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常与全球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打交道。

2023年6月,王坚调入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科技招商工作。到雄安工作才短短8个月,他已经在雄安买了房子,还申领了雄才B卡,打算安家落户。

和过去相比,王坚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记者约他采访时,他正在清华大学对接某合作项目,一周在京雄两地打几个来回是常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在新区工作能让自己心态变年轻,这是一份激情燃烧的事业。”他说。

在王坚看来,雄安的干部有本土的、中央挂职的,还有像他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理念不断碰撞,形成了一种开放创新的工作氛围。

“新区的平台大,为我们的招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急需提升的是服务能力。我们要关注企业、项目的需求,要真正理解项目,为它量身定制一些解决方案。”王坚说,科技创新资源导入相当于是资源适配的过程,并不是项目来了落下来就行了,要帮它找到匹配的市场应用前景,能够帮它拉近跟市场的距离。

王坚介绍,为了保证企业可以低成本地去尝试和创新,雄安科学园搭建了整套的基金链条,设立了雄安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同时积极筹划设立市场化基金,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需求。

“因为我来自长三角,我对自己的招商服务要求是‘三个不输于’,即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不输于长三角。”王坚告诉记者,他们还在探索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新区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国内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服务网络,广泛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雄安。

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

责任编辑:程涵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