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荣获202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正定古城好在哪儿

2024-03-21 07:27: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正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202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正定古城究竟好在哪儿?

3月19日晚,华灯初上,正定燕赵南大街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前,仍有人驻足观赏。

2月9日,石家庄市正定古城南城门花灯璀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温馨柔和的灯光照耀下,遗址清楚地展示着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

隔着玻璃墙,一边是静谧深埋的历史,一边是繁华的现代生活。置身其中,古今间自由穿越,让历史文化融入生活。“游正定古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文物古迹就在我们身边,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邢台游客王喜亮已是第五次来正定,每次都有新收获,“今天看了开元寺,明天我会再登东城门,观赏被扣罩式本真保护的原始军事工事所。”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珍珠般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近年来,正定县坚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按照“重保护、轻包装,重整体、轻干预,本真保护、突出重点、不盲目复建、不拆旧建新,让文物有尊严,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实施了原址复建“镇府巨观”阳和楼、建设正定博物馆等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

记者跟随正定县住建局局长贾金发,登上正定南门城楼,举目北望,古街古楼、古寺古塔映入眼帘,城市中轴线、天际线尽收眼底。

望着灯影交错中的一城繁华,贾金发格外激动,“眼前的一切,得益于我们在古城保护工作中坚持一直做‘减法’,让这些‘国宝’的轮廓从原本杂乱的民居中凸显出来,获得了应有的‘尊严’。”

还文物以尊严,还城市以空间,还游客以方便。在恢复提升古城风貌的过程中,正定县严格控制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内的建设,动迁24个片区、迁出13家企业,拆除占压道路红线、私搭乱建和与古城风貌严重不符等违章建筑7万多平方米,有力廓清了古城空间视廊,最大限度为古城腾出公共空间。同时,把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推出夜间文化系列活动,让古城更美、古韵更浓。

“实施古城保护既要恢复‘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又要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贾金发介绍,结合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正定建成了南关古镇、燕赵南大街和旺泉古街三大特色商业街区,将原来逼仄的小街巷变成了开阔的商业街,居民的普通住房提升成了古香古色的门面房。

晚上8点,古城的夜生活刚刚开始。

沿燕赵南大街向北走,街两侧王家烧麦、正定八大碗等各种名吃店铺,已是座无虚席。

姚记豌豆黄的小店,仅有一间店面,前来尝鲜的人早已排起长队。

“闻一闻,地道豌豆香,豌豆面和水,绝对无其他添加。”小店老板姚书利一口地道的正定话,讲述着他家几代人传下来做豌豆黄的老手艺。

距离姚记豌豆黄小店不足500米的阳和楼下,是市民和游客争亮才艺的群众大舞台。台上,有人一展歌喉,陶醉其中;台下,人们鼓掌叫好,笑逐颜开。

“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古城越建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这碗‘旅游饭’也吃得更香甜。”姚书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如今的正定,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园可商可居,“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继续大力实施小街巷提升改造,深入开展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行动,优化古城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贾金发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董昌

责任编辑:余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