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协同发展这十年】河北秦皇岛:共享产业抱团发展红利

2024-03-18 11:52:37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一天可以实现双城往返,没有什么距离感。”从北京办公室来到秦皇岛研究院,乘坐两个小时的高铁,在王斌看来,这不叫“出差”。

王斌有双重身份,既是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院长,也担任北戴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2016年,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综合性研究机构,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成为北京化工大学布局环渤海地区的唯一一家外设研究院所。

位于北戴河新区的生命科学园。

第二年,王斌成为研究院的“当家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愈来愈深入推进,八年间,他见证并感受着——高校与地方的牵手合作越来越紧密,一颗颗来自北京的创新种子“走出”实验室,深扎在港城的土地里,萌发、成长、开花、结果。

北京化工大学有科技和人才的优势,秦皇岛则作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瞄准“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目标,立足打造京津冀成果转化共同体。

实现技术的科学转化,需要找准方向、面向市场,更要立足秦皇岛产业的现实需求。

恒业世纪公司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在组装消防电子产品。

“把握产业发展大方向,要知道这里的企业关注什么,技术需要如何改进。”王斌告诉记者,这几年,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针对北戴河新区的生命健康产业、卢龙的甘薯产业、山海关的大樱桃产业、青龙的板栗和中药材产业,以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物技术和康复产业等县域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合作与对接,融入地区经济发展。

把“高冷”的科研技术转化成“热滚滚”的现金流,细数多年来创新协同发展的合作成果,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把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新材料、医药产品、环保、生物安全等领域,已为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天晖塑料有限公司、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开发聚氨基酸肥料、土壤修复调理剂、獾油等产品,形成一批专利和技术成果,为企业新增收入5000余万元。

十年来,一个个产业项目实现了地理位置的转移,重塑生产力,我市充分利用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条件等优势,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一些京津企业在我市落户后,实现转型升级、更新换代,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受产业转移的政策需要,2014年,恒业世纪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从北京“出走”。5年后,北京的所有生产线都退了出来,生产基地搬到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为一家从事消防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恒业公司选择到我市“定居”,看中的更多的是我市的消防产业集聚效应。

作为消防电子产业聚集地,我市拥有海湾安全、尼特科技等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消防电子企业,消防电子产品销售占据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

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打造京津冀成果转化共同体。

“在这里设厂,让我们更靠近市场,离客户更近了。秦皇岛有产业优势,与部分客户间的物流成本低,招工更年轻化,利于企业未来发展。”“90后”尹介文是公司的一名研发工程师,2019年,他结束4年“北漂”生活,跟随企业来到我市工作和生活。

不仅如此,从以往在北京租用有限的生产场地,到有了约40亩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厂区,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恒业公司在我市可以放开手脚去发展。秦皇岛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尼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锐安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都是公司的重要客户。

尹介文感受到,秦皇岛的消防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个消防产品的聚集地,无论是“外来户”,还是“坐地户”,消防电子企业在秦皇岛呈现抱团式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集群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取长补短,借力京津,我市产业发展有了更多新元素。

与北戴河机场一路之隔,中关村生命园昌黎科创基地正以“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功能食品”为主体,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空港园区中试生产组团”“黄金海岸特色医疗组团”“昌黎国际健康新城组团”,基地的“三大组团”协同发展,分别突出打造健康生产智造产业集群、健康医疗服务产业集群、健康生活服务产业集群。目前,基地储备各类产业招商项目222余家,入驻园区项目42家。

去年,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在海港区开工建设。创新示范基地不仅聚焦解决秦皇岛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企业提供“双碳”监测、安全监管、集采集销、产融合作等公共型或专业型赋能服务,也加速产业引育,吸引一批非首都功能转移和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发展,为我市培育输送更多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

在承接京津产业疏解转移方面,近年来,北京威卡威北方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在我市竣工投产,中储粮粮食储备基地项目、国家电网新能源抚宁抽水蓄能电站、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建设,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提档升级,e谷创想空间、中关村海淀留学生创业园秦皇岛分园累计孵化企业200余家,我市正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提升承接转移能力。

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实验。

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协同创新为发展注入更多滋养。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联合攻关;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农学院开展生产工艺联合研究;同盛医药有限公司与天津农学院、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联合成立秦皇岛市北苍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至2023年,我市共吸纳京津科技成果2100多项,推动了一批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秦皇岛与京津的合作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专注特色领域,让更多的创新要素活跃起来。”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新建的2000平方米试验基地即将在今年落成并投入运行,在王斌的带领下,研究院正瞄准生物制造产业,与我市探索更多的合作尝试。

“消防电子产业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为此付出。”尹介文把家安在了生态环境更好、时间和生活成本比北京低很多的秦皇岛,他和团队正专注开展智慧消防应急、通信研究和攻关。而他所在的公司随着业务的稳定增长,正在谋划上市。

秦皇岛日报 记者 高扬 摄影记者 刘双喜

责任编辑:程涵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