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冀时客户端报道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是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河北省找准产业链与京津创新链结合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2023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1亿元,同比增长101%。
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投产以来,已经安全、顺利、连续生产超9个月,产品的金属化率稳定在94%以上。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传统长流程工艺相比,这个项目以氢气为燃料和还原剂,可以使炼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避免碳排放问题。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氢冶金公司总经理助理 吕志敏:
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可以减少80万吨,减排比例达到70%。
吕志敏告诉记者,作为全球首例采用"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的氢冶金示范项目,面临着可供参考案例少的难题。而与此同时,在距离公司150多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的北京科技大学,一批高水平技术专家长期深耕冶金领域。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这家高校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4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并且非常有意愿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边有对新技术的渴求,一边有转化落地的愿望,经过两地科技部门牵线搭桥,双方一拍即合,共同组建高端金属材料低碳制造技术实验室。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高端金属材料低碳制造技术实验室专家 尹志强:
合作两年多来,取得专利成果20项,有80%实现了产业化。
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截至目前,张宣科技已申请氢冶金相关专利52项,启动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7项。2023年,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39.4%;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5%。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杨永强:
未来张宣科技将继续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建集人才培养、中试试验、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研发中试平台。
与河钢集团张宣科技一样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还有位于廊坊的新奥集团。作为一家能源行业的传统企业,近年来,新奥集团通过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的深度合作,导入高校创新资源,不断转型升级。
新奥集团知识产权总监 刘喜荣:
目前涉及到100个项目,有近8000万的研发费用的投入,智能传感器、管道智能监测的一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都有一些开发合作。
依托这些科技成果,新奥集团加快推动智能化转型,聚焦物联传感、大模型、机器人搭建产业智能平台,为我国200多座城市中的7000多家企业、200多个产业园区提供数智化运营服务。为了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廊坊市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积极搭平台、建桥梁,畅通京津知识产权资源在廊坊落地的渠道。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 王晓辉:
我们组织了辖区内8家运营平台,与京津20多所高校、技术中心建立了业务联系,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2023年,京津冀三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网,联合发布技术交易和优质成果,建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长效机制,共开展科技成果对接"直通车"活动51场,挖掘企业技术需求865项,促成技术合作意向82项;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1亿元,同比增长101%。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