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主持人:张丽霄】
近日,一位千万粉丝网红发布了一段视频,称在巴黎街头,一个法国人递给她两本寒假作业,称是在厕所捡到的,请她帮忙还给秦朗小朋友。“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等话题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并持续发酵。有自称秦朗老师、秦朗舅舅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秦朗舅舅”甚至还开启直播,吸引大量网民观看。之后“秦朗舅舅”承认摆拍,其账号被禁,视频下架。而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也被质疑造假。此事一度闹得“满城风雨”,最终以“有关部门正在介入调查”烂尾。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秦朗”到底存不存在、这件事的真假并不重要,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即使秦朗真的丢了寒假作业,这算是新闻吗?到底是谁在炮制这类热搜话题?我们到底该关注怎样的新闻?
为赚流量不择手段 自媒体人应坚守底线
秦朗丢寒假作业,这起原本可能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被自媒体博主利用,通过夸大其词、制造悬念等方式,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博眼球的“热点”。从隔空喊话到冒认外甥的假舅舅,再到查无此人的西场小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流量和热度的追逐,让人不禁为这种无底线的网络行为感到悲哀。
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对流量至上思维的极度扭曲和滥用。自媒体平台本应是传递信息、分享知识、记录生活的工具,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自媒体人开始不择手段地制造话题、制造争议,以期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转发量和评论数。
网络空间理应是自由、开放、平等的,但更应当是有序、有底线、有规矩的。而自媒体人作为这个空间的重要构建者和信息传播者,应自觉承担起维护网络生态健康的重任。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过度炒作和恶意引导。
——韩景
哪些新闻值得我们关注?
秦朗巴黎丢了寒假作业,我起初并没关注这条新闻。旅途中丢了寒假作业跟因为疏忽把充电器遗忘到宾馆都是小事一桩,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寒假作业”带来的焦虑,在国家推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已经弱多了。
看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感觉它就是一条假新闻,秦朗不存在,去巴黎的事也不存在,丢了寒假作业更是不存在,整个过程拼凑而成,炒“寒假作业”老梗,极其庸俗。这件事被央视痛批为“新黄色新闻”(外国新闻史上,赫斯特因制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被称为“黄色大王”)。
今天是一个数字时代,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推送到你面前的信息,只要点开一刷,不辨真假,无形中就把它推上热搜。数字时代,新闻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像夏天的强对流天气。我们关注这样的新闻:每天早上醒来,世界发生了什么,巴以还在打仗,俄乌冲突不断。世界安全吗?我和我的家人安全吗?我居住的城市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而秦朗巴黎丢了寒假作业,显然不在值得关注之列。
——栗强
比追“热点”更重要的是新闻担当
网络“热点”是现今新闻传播关注的一个重要元素,但这也不是说所有的传播都得依赖“热点”。有些网络“热点”并不具备新闻性,甚至还有些“热点”只是网红大V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度故意制造的假“热点”。如果媒体只是一味地跟随这些网红大V去追逐“热点”,会丢失新闻原有的价值,也会让流量至上成为人们生活避不开的门槛。对于老百姓而言,生活需要新闻以及新闻化的事实,而媒体人和媒体平台,则要有更高的新闻担当,必须要学会分辨真“热点”和假“热点”。要做一个有担当、时刻传递正能量的媒体人,只有练好基本功,找准新闻的叙事方式,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焦策
主持人:
对于自媒体来说,博流量不能无底线,为了蹭热度、赚流量,挑战公序良俗,终将被流量反噬。同时,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挑战法律法规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每天面对网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海量信息,如何从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读者,而不是盲目追“热点”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帮手”,是此次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对于网络上那些为博眼球、无底线迎合大众的低俗信息,应该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拒绝评论、转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