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过大年丨年味儿满满!河北“氛围组”选手上线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今天是大年初一
迎新春,拜大年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在河北,有许多祖辈流传的技艺
都是年味儿“氛围组”专业选手
只要它们出现
春节的氛围感瞬间就能拉满
一起来感受下吧
宫灯
藁城宫灯。
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
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因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良
曾进贡宫廷而得名“宫灯”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保持传统宫灯外形及特色的基础上
宫灯手艺人在用料和制作上
做了许多开拓创新
目前藁城宫灯
已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
结合新工艺有纸雕灯、转灯等
有适合挂在屋内的彩灯
也有适合户外的大型花灯
2023年11月29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屯头村一家宫灯厂,宫灯艺人正在制作大型宫灯。(新华社资料片)
凭借精巧的设计
藁城宫灯还被确认为
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商品
受到许多游客的关注
收获了许多粉丝
藁城宫灯冬奥作品。
剪纸
剪纸是用剪子或刻刀
在纸张、皮革等上面
进行加工的一种镂空艺术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
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蔚县剪纸色彩浓艳
对比强烈、装饰感强
呈现出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
丰宁满族剪纸。
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
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
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
工艺上更注重“剪”
以“刻”相衬
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年画
2023年2月3日,游客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资料片)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在新年时张贴
用于装饰环境
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衡水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武强年画专题展”展出的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
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始于宋元,盛于明清
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多彩
神话人物、戏曲故事、农事耕作、
典故趣闻、山水花鸟等无所不包
堪称“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
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马习钦制作年画过程。
绘、刻、印、裱
是武强年画制作的四大工序
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和细细打磨
传统风车
图为在河北廊坊固安县郝家务村,河北省级非遗“传统风车”的第六代传承人王克学在制作传统风车。
风车制作工艺繁琐
从风车架子鼓帮到鼓面、风车轮
至少需要四五十道工序
高粱做杆寓意步步升高
鼓面是用薄牛皮纸做的
粘鼓面时要绷平,松紧合适
这样敲打时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图为河北省级非遗“传统风车”的第六代传承人王克学制作的传统风车。
一手举着彩色的吉祥轮(风车)
另一手攥着冰糖葫芦
风车随风“嘎啦嘎啦”作响
清脆鼓声萦绕耳畔
是许多朋友难忘的儿时记忆
彩子
2024年1月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邵家庄村,彩子制作艺人在晾晒彩子。
彩子又名夜叉纸
是石家庄市栾城区及周边地区
老百姓春节期间
在大门上方、院落、街道悬挂的
一种纸质装饰品
有祈吉祥、保平安之意
图为彩子制作艺人晾晒的彩子。
栾城彩子制作技艺
是流传在栾城区邵家庄村的
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此技艺晚清时由山西传入
彩子在当地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
随风飘扬的彩子
给节日增添了喜庆与红火
面塑
图为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手艺人左林静开设的艺术工作室展示的面塑作品。
面塑俗称“捏面人”
采用发酵后的面团
捏制成各种造型
蒸熟后进行彩绘或装饰
烘干即成面塑
图为大名县手艺人正在制作面塑。
河北民间在逢年过节、
祝寿庆生等场合
有制作面塑的习俗
艺人们用拨子、梳子、剪子、磙子等工具
经过搓条、拨花、展片、润色等工序
捏塑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2023年1月22日,沧州市世纪城社区的居民在“张氏面塑”的传承人张英英指导下制作的“面塑小龙人”。(新华社资料片)
面花
黄骅面花。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面花是黄骅传统面食
其制作除了用面花模子刻制外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麦垛、刺猬等造型
逢年过节
面花是当地约定俗成的礼品
图为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传承人高殿华(右)与妻子展示龙年造型的面花模子。(长城网资料片)
面花不仅造型美观、做工讲究
口感更是松软香甜
别有一番滋味
希望这些“气氛组”选手
将新春祝福传递给你
新春快乐!
资料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河北新闻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闻网、河北广播电视台网、冀云等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