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纵览·新春走基层|走近春运“守护人”——我给钢轨做“B超”

2024-01-25 20:54: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纵览新闻记者杨佳薇  张帆

1月25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务段石家庄探伤一工区进行作业。石滨摄

1月25日早7时,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务段石家庄探伤一工区的杨飚如往常一样,跟随着队伍来到作业地点,今天,他们要给石德上行线18km+900m至13km+700m内做检查。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平常的一天,一个又一个春运,他们给钢轨做“B超”,保障着每一名旅客的回家路。对于杨飚来说,这又是不一样的一年,今年是他护航春运的第32个年头,也是最后一年。

“探伤工,其实就是专门进行钢轨伤损探查的工人,钢轨由于受列车的碾压和金属热胀冷缩的变化,经常会产生一些病害,甚至发生断轨,所以要定期给钢轨进行‘体检’。”1991年开始成为探伤工的杨飚,每天都行走在铁轨上,最长每天走10公里,一走就走了三十来年。

在副工长蒲林宁的安排下,2名执机人员推着40多公斤的超声波钢轨探伤仪,边走边观察着显示器上的波形,仔细辨别着仪器上发出的提示音,杨飚也跟着大家的移动路径调整,时刻保持5-20米的距离,并随时跟远端、驻站沟通。“遇到行车,我们就需要避让。”

行走在路上,小分队基本上不交流,他们耳朵听着仪器的报警声,眼睛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时不时还要弯腰检查钢轨外观有没有异常,遇到仪器发出异常声音,便反复验看。

杨飚正在进行作业。石滨摄

嘀嘀嘀……”突然,钢轨探伤仪不断发出声响,杨飚和同伴们停下了脚步,蒲林宁赶了过来,他们紧盯探伤仪屏幕,观看着波形情况,反复查看此处钢轨状态,验证钢轨是否有伤损存在。“每次探伤都担心漏掉了伤,很紧张。”判定没有问题后,大家松了口气。

“钢轨内部有没有伤损、钢轨接头有没有焊好等等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安全威胁就是铁路探伤工进行精密检查的地方。”在杨飚看来,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容易,每天要在数千米的钢轨中查找以毫米计的缺陷,稍有遗漏就会造成安全事故。“我们每往前迈出去一步,都要‘锱铢必较’,保证着这60厘米线路的安全。”

随着春运的到来,这支探伤小分队任务逐渐加重,探伤周期,从原来的30天缩短为20天,部分重要地段甚至缩短为7天。石德线是重点地段,列车运行频繁,杨飚和他的同伴们平均每20分钟就要下道避车一次,抬着40公斤重的钢轨探伤仪,在铁路线上下7次,工作强度不言而喻。有时作业结束,胳膊疼得举不起来,脚都是肿的。“40公斤重的仪器让我们没少吃苦头,手磨得起了泡,长了老茧,腿不知道被碰青了多少次。”

石家庄探伤一工区下道避车。石滨摄

“一月份以来,我们班已发现了12处伤损,并全部上报养护。哪怕2毫米的细微伤损,我们也不会放过。”在蒲林宁的工作日志上,时间、地点、损伤部位、种类、程度等详尽地记录着每一处损伤:1月19日,发现一处10*12mm的核损、1月22日,发现一处5*7mm轨头核损……

上午10时,石家庄探伤一工区的工作结束,大家从石德上行线13km+700m出网。“今天没有发现任何损伤。”杨飚舒了一口气,明年就要退休了,这一个春运,他觉得意义非凡,“粗略估算,我们每人每天要迈出约1万5千步。一年下来,每人走过的距离不低于2500公里,这比京广铁路的长度还要长。”

这个春运,杨飚有些感慨,做了那么多年的春运“守护人”,走了几千公里的路,保障了无数旅客安全乘车,或许都将成为过去,而今年,他要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零差错保障每位旅客的乘车安全,画上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张帆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