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魏县成立“帮扶微工厂(车间)加工合作社” 务工人员月收入平均增加300元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魏县成立“帮扶微工厂(车间)加工合作社”
务工人员月收入平均增加300元
春节临近,魏县各帮扶微工厂(车间)里却依旧一派繁忙。
扎背带、上气垫……1月21日上午,魏县前大磨乡连枣林村爱心箱包微工厂内,缝纫机“嗒嗒”作响,50多名工人正低头忙碌着。
“常年有活儿干,守着家每月就能挣3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连枣林村留守妇女孙改清已在微工厂工作了6年,她很满意如今的“上班族”生活。
“正在赶制的是近2万个书包的订单,我们自己做一半,剩下的分给其他微工厂做。”爱心箱包微工厂负责人王俊波介绍,通过订单共享,大大增强了工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爱心箱包微工厂是魏县最早的微工厂之一,县里成立帮扶微工厂(车间)加工合作社后,王俊波当选为县箱包协会会长。
魏县是河北省脱贫攻坚期间扶贫微工厂发源地。为解决留守妇女等人员就业问题,2017年,该县出台帮建厂房、技能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在外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发展服装、箱包、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带动了群众就地就业增收。然而,近年来受疫情、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少帮扶微工厂(车间)遇到订单不足、产品销售难等问题。
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和脱贫户稳定就业增收?
2021年,魏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帮扶微工厂(车间)加工合作社”——“魏县‘实打实’帮扶微工厂(车间)加工合作社”,通过组建“联合战舰”,降低帮扶微工厂(车间)原料采购、产品运输等成本,避免资源闲置。合作社下设服装、箱包等8个专业委员会,让技术标准高、订单量大、管理规范的企业,“一对一”“一对多”对经营困难的帮扶微工厂(车间)进行帮扶,通过发布信息、接收订单、设计标准、原料供应、市场销售“五统一”运营模式,推动“抱团”发展,共同抵御风险,携手开拓市场,让留守妇女的“饭碗”端得更稳。
距离连枣林村约5公里的北皋镇杨柴曲村科扬箱包微工厂,是“五统一”模式的受益微工厂之一。“眼下正在赶的活儿就是连枣林村爱心箱包厂分过来的。”1月21日,科扬箱包微工厂负责人郑文科一大早就来到生产车间了解生产进度、检查产品质量。
作为成立仅3年的帮扶微工厂,由于规模小,科扬箱包厂一度遇到订单“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难题。“组建合作社后,我们可以随时派员工到大厂子免费进行技术培训。箱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大家外出学习,了解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郑文科说,“抱团”发展保障了厂子常年订单不断,让40多名留守妇女端稳了“饭碗”。
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帮扶微工厂(车间)同样从合作中受益。
“厂子一多半订单是外贸订单,很多时候客户要求的交货时间紧,靠自己单打独斗,七八万件的大单根本没能力承接。现在大家‘抱团’发展,我们接单的底气更足了。”沙口集乡刘屯村华盛服装微工厂负责人赵瑞斌介绍,目前该厂与周边村的5家服装微工厂(车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于接单能力强,不仅巩固了老客户,还拓展了新客户,现在订单已排到了今年6月。
不仅如此,相互协作、“联合出海”还大大提升了魏县帮扶微工厂(车间)在全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近年来,魏县先后与保定白沟箱包协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中国缝纫机械加工转移升级示范基地。北京2022年冬奥会前夕,经过与白沟的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沟通,10万个冬奥会绳包订单落户魏县。这批订单由合作社统一制定质量标准,9家微工厂(车间)联合生产,按时保质交货,产品受到了客户好评,还带动了后续长期合作。
2023年5月,魏县打造微工厂“联合战舰”被作为全国61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经验之一,予以推广。
自2021年7月合作社建立以来,魏县125家帮扶微工厂(车间)经济效益平均提升15%,务工人员月收入平均增加300元,达到2100元,带动就业同期增加1100人。(河北日报记者 刘剑英)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