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经济视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质生产力”,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语。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河北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应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11月28日,石家庄四药新建的智能数字化直立式软袋输液车间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联动试车。(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 科技创新引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2023年,聚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国家战略领域、关键工程和‘卡脖子’材料,河钢集团开发新产品186个。其中,18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1个产品替代进口。”省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说,河钢集团整合科研资源成立河钢研发中心,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创新高地,推进“钢铁向材料”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田京雷代表说,他们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洞察全球科技创新趋势,以技术攻关、流程再造、颠覆创新为方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前沿引领技术,加快建立新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省人大代表、邢台市工信局局长宋红卫说,邢台市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
“我们研发的儿童罕见病药物司替戊醇干混悬剂,填补了国内空白。”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学军说,他们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9%用于研发。去年,石家庄四药获批新产品88个,同比增长超130%。其中,全国首家或独家获批新产品17个。
以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苏学军代表表示,目前,石家庄四药在研新产品近200个,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占30%。今年,他们将积极推进微球、微晶、脂质体、冻干、缓控释等高端复杂仿制药、创新药和特色原料药的研发和落地转化。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推动产学研合作。省政协委员、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张鹏,多年从事复杂系统智能创新设计与数字孪生研究,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0项。他建议,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供需对接,开展前瞻性项目研究,建立创新共同体。成立省级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汇聚全社会最新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 培育新兴产业,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023年10月,石家庄市鹿泉区专网通信系统设备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评为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鹿泉区聚集了90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政协委员、河北玖华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军说,作为我省一家电子信息企业,玖华通信也在扩大规模,在原有5G终端产品基础上,创新研发人工智能算法。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20%。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李建军委员认为,河北要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利用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重大平台,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更具创新力、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不断提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向产业要未来,向未来要产业。2023年,我省出台《加快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点布局建设“986”产业集群,即9个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8个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省人大代表、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表示,保定市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科技创新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科学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主体梯次培育结构。2023年保定市研发投入强度达3.48%,居全省第一,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前列。
党晓龙代表说,保定作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将围绕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积极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北京研发、保定转化”利益共享机制,着力壮大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服务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氢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拓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生物医药、超低能耗建筑等优势产业新空间。
在唐山,特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省政协委员、唐山市科协副主席冯合凤说,唐山市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高,产业链逐步完善,已成为该市重要的新兴产业。
“京津冀联合打造的6个重点创新产业链,其中就有河北牵头的机器人产业链。”冯合凤委员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唐山市要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吸引京津等地机器人先进技术成果在唐山转化落地。
■ 打造创新生态,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2023年,我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0894家,同比增长超过115%。这组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让省人大代表、中国信通院河北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夏骆辉倍感振奋。
“如此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围‘国家级’,反映了河北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得到激发。”夏骆辉代表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推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高效配置,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夏骆辉代表建议,积极探索跨省市科技园区联合共建新机制,共筑科技研发产业链,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共同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创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衡水市委书记吴晓华表示,衡水市将继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实施科技特派团提质增效行动,以政府投入撬动企业和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用好“以赛代评”“揭榜挂帅”机制,让京津更多科技成果在衡水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吴晓华代表表示,衡水市将在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突破科技创新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科技与产业、金融、人才协同的“大科创”工作格局。
对此,省政协委员、省科协常务副主席王海龙表示赞同。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形成素质优良、规模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尤其要加快培育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型领军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造创新生态,也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王海龙委员建议,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更多科创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