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酒·202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①丨曲宪忠:生命最后10年 留下10万亩梨园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曲宪忠
生命最后10年 留下10万亩梨园
人物名片
曾任原河北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巡视员等职务,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正高级林业工程师。退休后继续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退休不褪色,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23年,被追授“燕赵楷模”“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8年4月25日,曲宪忠在梨园进行技术指导。(河北日报资料片)吕燕亮摄
今年秋季,威县10万亩高标准梨园硕果累累,再获丰收。梨农们盘点着一年的收获,念念不忘曲宪忠。他们说,“威梨”从零起步发展成富民大产业,要给曲老记头功。
他们口中的“曲老”,就是曲宪忠。
在生命中的最后10年,曲宪忠离开繁华的省会,扎根威县,每年在此奔忙近300天,“早上五点半、中午带着饭、晚上连轴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梨园。
“我把搞好林果产业看作是最大乐趣,把富民强县当成是最大的幸福。我愿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河北绿色崛起、为祖国添绿、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当中去。”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倾尽热血把西沙河带10万亩沙荒地变为绿色A级梨产业带,亩均收益上万元,带动当地14个乡(镇)226个村的8万余名农民收租金、挣薪金、拿分红,年人均增收2万元。作为10万亩“威梨”产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被梨农们亲切地称为“梨财神”。
有了初心,就是一辈子的事——一句看似普通的大白话,却是曲宪忠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颗红心,沙荒地里土生金
退休前,曲宪忠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他推行了“围山转”山区综合开发模式,提出了“产品调新、质量调优、基地调大、企业调强、效益调高”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经济林树体改造和品种改良1000多万亩,为实现全省林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作出重要贡献。
2005年,曲宪忠退休了,却比上班还忙。
辛集、藁城、行唐、井陉……曲宪忠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义务传授经验,进行林果技术推广。
2012年,曲宪忠应邀到威县考察指导。这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落后面貌和基层干部群众热切期盼拔“穷根”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他。
“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的才能是党培养的,我要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才能,来报答党、报答人民。”2013年1月,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放弃儿孙绕膝的安逸生活,毅然接过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梨产业首席专家的聘书。
一到威县,曲宪忠便带着威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踏查了西沙河沿岸的90个村庄,跑遍了省内外各个梨果主产区。
经过反复论证,他指导威县制定了一份绿色A级高效梨产业带建设规划,主栽秋月梨、新梨7号、雪青梨、红香酥梨4个优良品种。他凡事亲力亲为,殚精竭虑地建立了“8大程序、30道工序”的标准化流程,制定了“五统一分”标准,推动塑造“威梨”品牌,倾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亚洲知名的梨果生产出口基地”。
“不建则已,建就建最高标准的。暂时省事省力,将来没出路。”曲宪忠说,“咱不能搞半拉子工程,也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让农民从中受益,脱贫致富。”
一腔热忱,呕心沥血建梨园
宜家农场千亩梨园是威县梨产业园区引进的第一个外地项目。“准备建梨园时我啥都不懂,全靠曲老手把手地教。”梨园负责人崔建华说,建园前,为测土样,曲老从石家庄专程赶来,不顾舟车劳顿,一下车就拿起工具,带着技术人员探查、打坑、挖土、取样……一道道工序完成后,天已经黑了,曲老却不肯留下吃口饭,坚持饿着肚子返回县委食堂。
平时,曲宪忠和蔼可亲,但在梨产业发展上,却相当严肃,甚至当众发过火。
海升梨园初建之时,曲宪忠既当总工又做监理。新梨苗浇水必须及时,忙到晚上,大家劝他回住处休息,他临走时叮嘱必须连夜浇。第二天凌晨3时多,曲宪忠放心不下赶回梨园,发现没浇完就停了,顿时发了火,当场打电话召回人手,盯着把活干完。
为规范操作,他还曾执意让人清除梨树间结了瓜的西瓜秧,逼着别人将已种好树苗但树坑尺寸不达标的180亩地全部返工。无论是分管县领导、乡村干部还是企业老板,挨他批评下不了台的着实不少。
一路艰辛一路歌。仅用6年,威县就建成标准化梨园200余个,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现在,曲宪忠优化完善的现代化梨园建设管理模式,已辐射推广到全国26个省份的50余万亩土地。
10年间,“威梨”声名远播,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50余项,还摆上了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餐桌。“威梨”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之一。2022年,威县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生产、冷链物流、品牌营销链条,全县梨果产量达14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17.5亿元。
一脉传承,授业解惑传帮带
受聘威县之初,曲宪忠就考虑到培养一支技术人才队伍。他几次带队到河北农业大学精挑细选大学毕业生,跟他一起在威县发展梨产业。
威县梨产业办公室的赵旗便是其中一员。“跟着曲老,既学技术,又学做人。”赵旗说,曲老一直带着大家积极探索创新。
梨树的枝条扭梢一直是公认的难题,曲宪忠与国内外专家探讨并亲自试验,发现早晨6时扭梢效果最好;他探索杜梨苗木建园方式,实现了当年栽植、当年嫁接、当年成活、当年成园,许多专家看后都赞叹不已……
“我就是播种机,希望播撒过种子的地方,(种子在那里)都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曲宪忠的影响带动下,一大批专业人才落户威县,构建起全面覆盖梨产业带发展的人才体系。
每年,曲宪忠都会多次组织培训授课,还创新农民职称评定改革,培养出一大批“草木才子”。截至2022年年底,威县已评定农民技术员812名、农民助理技师86名、农民技师21名。
由于对发展“威梨”产业作出突出贡献,曲宪忠荣获2017年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个人奖。威县随后设立“曲氏创新贡献奖”,曲宪忠先后把威县奖励他个人的63万元捐献出来,用于奖励当地梨产业发展先进典型。
曲宪忠几次因脑梗住院,干部群众都劝他多休息,可他放心不下梨园,病情刚好转就又赶回威县。
2023年1月9日,曲宪忠因病情突然恶化与世长辞。整理遗物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曲宪忠刚到威县时写下的一则“自训”:“我来威县要力争做到‘四负责、四出’:对县委县政府负责、对果农负责、对果树技术干部负责、对果树特别是梨的发展历史负责;出成绩、出经验、出队伍、出干部。”
一诺无悔,他做到了。(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邢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