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世界纪录!河北工程大学有个神枪手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破世界纪录!夺金牌!
他,来自河北工程大学
近日,在韩国昌原进行的2023年亚洲射击锦标赛男子50米步枪3种姿势比赛中,由于浩、杜林澍、田珈铭组成的中国队以1777环的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得团体赛金牌。
其中,于浩来自河北工程大学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32天前,他刚刚和队友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得该项目银牌。
于浩在杭州亚运会比赛中。
50米外“打绿豆”,看谁更准
“真没想到会收获一金一银,主要是团队小伙伴都特别给力。”提起最近的两场大赛,于浩连用几个没想到来形容。在他看来,能入选国家队亚运会参赛名单,就已是意外之喜。
按照相关规定,中国国家射击队队伍的亚运会参赛名单以前期选拔赛的成绩为参考,换算成相应积分来完成排名,排列名次高者入选。于浩参加的50米步枪3种姿势项目仅有3个参赛名额。
高手云集,差距仅在毫厘之间。要与实力强劲的对手竞争,来争取参赛“门票”,于浩显得随性洒脱,颇具00后的风格。“我没那么在意比赛成绩,对我来说,就是永远关注怎么打好就行。”
只不过,与轻松的心态不同,赛场上终究是残酷的。成功入选后,在亚运会决赛前一晚,于浩罕见地失眠了。这位00后小将第一次面对世界级大赛,情绪难免有些波动。
第二天,跪姿、卧姿、站姿……在近一个小时的比赛结束后,60发子弹,于浩打出了584环的成绩,成功帮助团队夺得银牌。
对于冲金未果,他复盘道:“那天比赛还是稍微有点紧张了,一开始跪姿没完全进入状态,卧姿占用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的立姿时间有点紧张,对成绩有点影响。”
“回去和队友们探讨了一下,争取把此次的小失误转化成经验。”这是于浩赛后的总结。32天后,他和队友在韩国昌原进行的2023年亚洲射击锦标赛上,以1777的总环数夺得该项目金牌,他本人也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打出587环。在0.1环差距都影响重大的比赛中,于浩用3环的进步,助力团队成功夺冠。
“高手之间的较量,其实打的就是小数点。”于浩拿出了一张50米靶靶纸举例,直径为16厘米的靶纸,相当于一部横放的苹果6plus手机,而靶中10环的直径只有1厘米,外环黄豆大小,内环仅有绿豆大小。在步枪比赛中,选手使用的“瞄准镜”没有放大功能,这样的成绩纯粹凭借着运动员的稳定和手感打出。
从9月底的遗憾丢金,到11月初破世界纪录夺冠,于浩和队友作为新一代中国射手,在走向世界大赛的道路上,又前进了关键一步。
获得金牌的中国队选手于浩(右)在亚锦赛颁奖仪式上。
“热爱”也是一种天赋
“我没有觉得自己在技术上很有天赋,对我来说,就是喜欢射击。”从8岁开始学习射击,今年是于浩与射击相伴的第13年。回忆起自己与射击的过往,他仍会觉得心里有股热血在燃烧。
8岁时,是他与射击的初次相遇。在家附近的一座公园里,他看到了打啤酒瓶换玩具的摊点,便缠着爷爷要玩。“前八发都打中了,最后两发子弹我想来个‘一箭双雕’。”调皮的于浩,尝试几次之后,很快体会到了射击的乐趣,觉得射击时“扣扳机、瞄准”的那种感觉很解压,打得很痛快。
看到孙子百发百中的“准确度”,爷爷也认为他很有天赋,便和家人考虑是不是可以送到专业队进行练习。就这样,父亲带于浩来到唐山市射击运动业余体校,开始了业余训练。
练习射击的初期,于浩并没有想好要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只是把射击当成学习之余的兴趣爱好。他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去学校上学,每周上几节射击课。
当时,市队的训练环境很简陋,没有空调。而在步枪射击比赛中,不仅需要手持六斤左右的步枪,而且要穿厚重的比赛服,全身都要“武装”。
“射击服是半布料半皮质的衣裤套装,由两层厚厚的帆布制成,辅以皮革,衣裤重量加起来至少5公斤,单独放在地上甚至可以立起来。”于浩坦言,穿着厚重的射击服完成长达2个多小时赛程,常常大汗淋漓,尤其夏天天气闷热,擦汗用的毛巾能拧出水来。
面对这样困难的条件,许多跟于浩同期训练的孩子没能坚持下来。但于浩没觉得受苦,相反,在他看来,射击始终是自己“玩”起来高兴的事情。
练习五年后,于浩的成绩在队内开始显现,教练希望他成为职业射击运动员。虽然从小在艰苦的条件中训练,他十分清楚做一个职业运动员的艰难,但面对心里对射击的热爱,于浩明白,这是一条自己更期待走的道路。
2017年,凭借出众的成绩,于浩进入河北省二线集训队进行训练。此后便在这一项目上屡创佳绩。一眨眼13年过去,这个乐观的男孩愈加成熟,从当初的“门外汉”蜕变成省队主力选手,在专业运动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是,面对国家队的选拔,全国各省都不缺努力且有天赋的选手,要登上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于浩面对的是更激烈的竞争。
于浩(左三)和队友教练在一起。
“永远关注下一发子弹”
“子弹打出时就像一张彩票,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是否会赢。”回想这么多年,经历的一场场比赛,于浩这样形容射击的不确定性。
一直以来,射击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年轻运动员需要经过无数次大赛的锤炼。
“站在亚运赛场上,其实每一位射击运动员,几乎都在同一个水平。谁能在最后脱颖而出,除了技巧最终较量的是心态。”于浩告诉记者,赛场环境、主场压力、身体状态,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可能对运动员的发挥产生影响,而如果能保持一颗“大心脏”,就会让动作保持稳定,获得与平时训练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成绩。“平时训练出的任何技术,最终都是要靠心态调整才能发挥,所以射击最终考验的就是心态。”
和大多数运动员一样,于浩的射击练习生涯几乎是和自己洒脱的性格共同成长的。刚开始打比赛时,他也会偶尔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得失心太重反而让他打不出已有水平,只是天性乐观的他,会迅速调整状态。
而如今,面对刚刚收获的银牌和金牌,于浩在经历短暂的放松过后,便迅速“归零”。“对我来说,现在参加各类比赛都是在积累经验,已经完成的比赛,无论成绩如何,都不再重要,我永远关注下一发子弹能否打好。”
13年,面对无穷无尽的训练,有时候练得实在太累了,于浩也会设想,没有射击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只是思考过后,他发现自己对射击的热爱从未因疲倦而褪色,他更愿意选择的,还是这条射击之路……(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薛雅兰)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