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丨“老顽童”来赴非遗之约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泥人会“唱歌”?这听起来有点儿不可思议。
“你看,这里边藏着一个小孔,就是哨儿,能吹响。种类繁多的泥人中,口吹类占绝大多数,有350多种。因此大家都称它们是会‘唱歌’的泥人。”55岁的“老顽童”王健忠之前从未想过,小时候玩的泥玩具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和文化名家来一场非遗之约。
泥塑爱好者王健忠(右一)与国家级非遗项目玉田泥塑传承人王振锋交流。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丁 摄
看到王健忠笑得像个孩子,一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玉田泥塑传承人王振锋乐得合不拢嘴,应声道:“玉田泥塑,俗称泥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带给大家无数欢乐。”
玉田泥人王工作室的作品——京剧《锁麟囊》人物薛湘灵,曾亮相第117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玉田县委宣传部 供图
文化缘何“破圈”?亲民!
群众生活在哪里,公共文化空间就建设在哪里;群众汇聚在哪里,文化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在唐山市玉田县文化馆的艺术工作室,除了可以感受泥塑浓浓的乡土气息,还能享受皮影戏唱念之间的扣人心弦、体验中医一枚银针的神奇疗效、欣赏葫芦烙画“火针刺绣”的魅力……一站式、互动式体验空间成为新亮点,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唐山市玉田县兰坡小学的学生们在县文化馆零距离感受玉田泥塑的魅力。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立华 摄
啥是“文化客厅”?
“不花一分钱,只要有空都会来转转,还能和名家面对面交流。”王健忠颇有体会,要是赶上泥人制作体验活动,甭提多热闹了。一把农家土,打水和成泥,不光孩子玩得开心,六七十岁的老人摔泥摔得更起劲儿。
专业老师在唐山市玉田县文化馆的“百姓公益艺术课堂”上和群众交流音乐知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立华 摄
“抬腿就到,推门就进”的城市“文化客厅”怎么建起来?
唐山市玉田县文化馆馆长胡金锋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深入挖掘整合全县非遗资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依托现有场馆改造提升,为非遗传承人开辟专门艺术工作室,打造了文化交流、合作、共享新平台,并定期举办展览展示、体验研学、讲座交流、文创生产等活动。”胡金锋介绍,这样可以让群众近距离品鉴艺术、接受熏陶,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唐山市路北区培仁历史文化街区的罗慧琴评剧艺术工作室内,“评剧娃娃”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罗慧琴的指导下学习评剧。张俏 摄
这是唐山市“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文化浸润活动的剪影之一。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唐山市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近两年来,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只增不减,2021年、2022年投入资金15.46亿元。“培仁历史文化街区”“唐山宴”等网红化、标识性公共文化设施遍及城乡,服务理念、手段和效能不断进化升级,一个高水平的市民文化服务共享之城雏形已现。
唐山宴燕山书院诵读活动。唐山宴 供图
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更好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诗与远方”?唐山实施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持续优化文化阵地品质。
国家级非遗项目乐亭大鼓第八代传人曾丽正在表演乐亭大鼓。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立华 摄
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文化惠民活动叫好又叫座。在唐山,一颗颗文化的种子“种”在群众的心窝,一首首关乎“文化振兴”的歌曲放声歌咏,一幅幅描摹精神文化生活的画卷不断铺展。
文案:冯立华
摄像:邢 丁
刘欣(实习记者)
配音:冯立华
制作:冯立华
海报:冯立华
唐山市玉田县融媒体中心
联合拍摄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