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城乡蝶变 衡水加快建设北方平原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融合发展城乡蝶变 衡水加快建设北方平原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扫码阅读手机版
衡水加快建设北方平原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融合发展 城乡蝶变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谋划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力推动城乡空间、要素、产业、配套全面融合,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力争蹚出一条具有衡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北方平原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
安平县台城村村民在村内公园游园赏景。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提升建设品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初春清晨,在衡水市区滏阳河边,早起的市民或结伴散步遛弯,或欣赏美丽的风景。“以前滏阳河边杂草丛生,河道狭窄。现在好了,水清了,鱼多了,沿岸的健步路也修好了,走在这里,让人心旷神怡。”市民阴洁明一边锻炼一边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衡水市紧紧围绕让城市更洁净亮丽、更生态宜居、更安全有序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工程,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持续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完成人民公园改造提升,建成了星河湾、滏阳公园等游园。规划建设的100处口袋公园已全部完成,共增加绿地面积36.21公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市区近130个居住小区,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促进城市容貌提档升级。人民路东延、大庆路西延工程先后竣工通车,这两条路成为市区连通东环、西环的主干道,极大提升了进出城区的通行效率。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该市打造了主城区榕花大街、中心大街、永兴路、东湖大道和冀州区惠民街5条市区“四化”样板示范街道,开展了市区主要出入口周边环境整治,完成了656个小区飞线治理,新增公共停车位15232个。
组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该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8个,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002套,建成棚改安置房3228套,完成32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惠及1.7万户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大大提升。
实施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借助5A景区创建工作,强化统筹,对衡水湖旅游景区景观、旅游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凝心聚力创精品,游客中心、衡湖湾、湖中三岛、衡水湖湿地生态馆等标志性生态景点盛装亮相,为游客提供了拥抱自然的优美环境。
深州市城区一角。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县城和小城镇功能品质
深州市依托古护城河水系,打造了城市公园;枣强县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优势,重点打造了“一河两湖”景观;阜城县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先后建成荀慧生戏曲公园、东丽公园等极具阜城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
近年来,衡水市深入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连续开展县城建设攻坚行动、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各县(市、区)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历史风貌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改造,一个个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县城”悄然呈现。截至目前,该市各县城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省级洁净城市全覆盖,枣强县获评国家园林县城,武邑县、枣强县、深州市、饶阳县、故城县、阜城县获评省级森林城市,枣强县获评省人居环境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衡水实践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衡水市不断完善小城镇基础功能,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滨湖新区闾里古镇、枣强县玫瑰小镇、景县龙华现代智能物流装备小镇、饶阳乐活小镇、安平丝网小镇等一批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精品小镇正在蓬勃生长。
走进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国槐掩映、乐声袅袅。近年来,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累计投资15亿元,匠心打造了音乐体验、乐器博览、水上游乐及文化休闲四大旅游板块,实现了从老村落向有文化、有情怀的特色小镇的蝶变。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在阜城县林场路骑行。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发展富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造型别致的太阳能路灯、整洁雅致的农家庭院……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饶阳县王同岳镇张口村优美的人居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以来,衡水市把更多财力和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发展等系列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衡水篇章的精彩一页。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衡水市重点围绕高铁高速国省干道沿线、大运河沿线、域内高速出入口、衡水湖旅游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集中资源要素,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544个村完成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衡水市全年建设“四好农村路”445公里,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100%,13个县(市、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及配套设施完成更新改造,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分户或联户处理等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302个村完成治理任务。
在饶阳县王同岳镇张口村,连片的葡萄大棚蔚为壮观。设施葡萄是该村主导产业,种植面积500余亩,年产优质鲜食葡萄850余吨,年产值1600余万元。“我种了两个冷棚、一个温室,一年挣个20来万元不成问题。”该村种植大户王振兴说。
培育发展富民产业,衡水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产业格局,围绕有机果蔬、牧业养殖等产业,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根据不同村庄的位置、环境、传统产业差异,为每个村量身打造增收计划并形成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借助医共体信息化,故城县西半屯镇卫生院与故城县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一位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受到了患者称赞。
近年来,衡水市着眼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落脚点,努力增强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
持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体系。采取“市县优质学校+乡村学校”模式,推动48所市县中小学与115所乡村学校结对共建。采取“城镇学校+乡镇中心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模式,实行学区一体化办学,覆盖学校160所。采取“名校+分校”模式组建教育集团24个,扩大优质学校辐射面。
持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立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医共体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区域统一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全市紧密型医共体达到9家。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114所乡镇卫生院、4971所村卫生室、5115名乡村医生被纳入一体化管理,180万人签约家庭医生团队。
持续构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枣强县、阜城县试点建设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具备条件的乡镇养老机构通过增加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型提升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和居家老年人。2236名农村失能失养人员被纳入集中供养,形成医疗康复、机构养老与精准扶贫相融合的新模式。
持续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县级文化场馆达标提质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分别完成64个、66个。结合空心村治理等,建成村(社区)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100个,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