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故事|赤帜高擎赵博生

2023-01-09 06:55: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90年前,他36岁倒在血雨腥风里

赤帜高擎赵博生

赵博生1_副本.jpg

赵博生。

新年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静谧肃穆,暖暖的阳光穿过苍松翠柏落在赵博生烈士的纪念碑上,1931年12月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爱国将领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1933年1月赵博生牺牲,时年36岁。2023年1月8日是赵博生牺牲90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并指出“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委员长也曾为怀念他而题词、赋诗。

赵博生2_副本.jpg

2021年清明,91岁的赵振霞(拄拐老人)祭奠父亲赵博生。

迷茫中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赵博生,原名恩溥,河北省盐山县(今属黄骅市)东慈庄人,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897年9月7日,赵博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天资聪明,很早就开始读书习字,1914年,17岁的赵博生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三年后,以“特优”成绩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赵博生立志要做个“模范军人”。但先后在皖、直、奉三系部队中任职的经历告诉他,军阀对外不能御侮,对内更不能救民。苦闷焦灼中,他听说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作风正派,遂于1924年初加入冯部,后晋升为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三军参谋长。其间与刘伯坚等共产党员长期接触,初步了解了党的主张与思想。

1930年,冯玉祥在反蒋的中原大战中战败,主力被蒋介石收编,大量共产党人被驱逐,部队风气遭受严重破坏。

赵博生再次陷入迷茫之中,在此期间他曾派心腹秘密寻找共产党,但未能跟共产党取得联系。赵博生不愿再参与军阀间的混战,决定号召爱国热情较高的特种兵教导大队摆脱军阀控制,“另谋一条革命道路”。

赵博生的想法得到官兵们积极响应,他也由此被推举为司令员,率领这支由500余学兵组成的“三民主义救国军”南下开辟革命新路。但部队在东江口遭受了土匪武装袭击,由于缺少后勤供给,将士们只能以山上的核桃、包谷充饥。在坚持了二十多天后,众人不得不暂时解散。

赵博生3_副本.jpg

赵博生烈士纪念碑亭。

毅然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初,赵博生应国民党军第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的邀请,出任第26路军参谋长,不久即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这让赵博生更加厌恶蒋介石的领导。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各部纷纷撤出中央苏区,唯有26路军孤军驻守在苏区之内的宁都。

同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26路军广大官兵,特别是高级军官,要求北上抗日。

面对这样的情况,以孙连仲为代表的一些军官见势不妙,先后裹挟钱财离开部队。

而以赵博生为代表的一些将领,则把目光投向了共产党。其实早在1929年驻西安时,他就派心腹张志诚秘密寻找共产党,他说:“据我考察共产党在西北军中的所作所为,他们是真正革命的。共产党不光有坚定的信仰,而且里边有许多仁人志士,他们有学问、重信义,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当时党处于秘密活动时期,他的努力未果。26路军开往江西途中,他又借故亲自绕道上海想找到共产党,同样未能如愿。

孙连仲离开后,赵博生坐镇总指挥部,他明白只有加入共产党,26路军才能有出路,才能北上抗日。于是在26路军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赵博生成功与中央取得联系。

第一次见面,赵博生就坚定地提出了入党请求。他说:“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别看我是参谋长……只要我能做到的,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赵博生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新的军事政治生涯。

秘密筹划,领导宁都起义

赵博生入党后,深入了解我党思想和主张,明白了自己不再是个孤身奋战的“斗士”,而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革命理想终于可以实现。在学习马列主义著作之余,他也积极认真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为起义做准备。在和地下党同志多次分析了26路军中潜在的革命力量和形势后,赵博生认为潜在的力量巨大,革命形势良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大力开展政治宣传、鼓动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赵博生曾多次和士兵们说:“日本鬼子蹂躏我们东三省,在那里我们有高粱大豆吃不成;有森林煤矿开不成;有万顷良田种不成;那里有三千万父老兄弟受欺侮。兄弟们!你们愿意咱们的父老兄弟当亡国奴吗?”有一次,他集合部队讲话,指着地图说:“日寇步步进逼,蒋介石步步退让,我们有当亡国奴的危险,我们爱国军人要想救中国,就要走上抗日前线。我们的父老乡亲都在北方,我们要有勇气,冲破一切障碍,去解放他们。”

赵博生一系列的讲话,大大激发了官兵们的反蒋抗日热情。当时在26路军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要当亡国奴,跟着孙肉头(孙连仲),要想去抗日,跟着赵博生。”

与此同时,赵博生也利用地位、职务之便,在部队高层中积极开展大量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团结高中级军官,为将来的起义争取骨干力量。在其工作下,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和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先后举旗,成为起义中坚。

1931年12月5日,蒋介石要求清除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的电文被交到了赵博生手中。情况紧急,特支决定立即起义,并请示中央革委。赵博生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后,首先与董振堂取得了一致意见,然后两人一起找到了季振同,公推季振同为领袖,周密部署,准备起义。

14日,赵博生以军参谋长的身份宴请全军团以上军官,在宴会上将他们全部扣留。然后,赵博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大多数军官都表示愿意和参谋长一道参加红军。15日凌晨,起义部队占领宁都全城。全军1.7万多名官兵背着两万多支枪高举红旗,在黎明的曙光中浩浩荡荡开出宁都,向着苏区进发,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宁都起义胜利,震动全国,壮大了红军力量,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对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

壮烈牺牲,保卫红色政权

26路军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赵博生任军团参谋长兼第14军军长。在赵博生的带领下,红五军团攻赣州,征漳州,战水口,夺建宁,屡建战功,杀得敌人心惊胆寒。那时苏区军民常说:“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五军团的马刀。”

1933年1月,蒋介石纠集四个主力师向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赵博生奉命率领4个团据守长源庙一带山脉,配合主力在黄狮渡一带消灭敌人。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连续打退数倍于己之敌的疯狂进攻,坚守阵地。

1月8日战斗即将结束时,我军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扔完了,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赵博生在与敌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挥,不幸弹中右额,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6岁。

得知赵博生牺牲的消息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令,全苏区追悼三天。为了纪念他,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立“博生堡”,朱德总司令亲笔题词,以示纪念。叶剑英委员长于1962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夕,赋诗怀念他,诗云:宁都霹雳响天晴,赤帜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为纪念赵博生烈士,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6年建成赵博生纪念碑,1977年建成纪念碑碑亭,1998年建成赵博生革命烈士的半身铜像。2009年赵博生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见习记者丁子轩 通讯员娄月)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