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双十”特刊 十大新闻人物|点点星火,汇聚燕赵力量
2022年度“双十”特刊 十大新闻人物|点点星火,汇聚燕赵力量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2022年,极不平凡,极为重要。
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
盘点2022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有声动冬奥舞台、惊艳世界的山里娃,有创新求索、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有“飞天”逐梦、创造历史的航天员,有用生命践行誓言的人民警察,有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的普通人……
每一位新闻人物,都如点点星火,用辛勤付出、拼搏奋斗,汇聚起强大力量,微光成炬,点亮了我们接连实现的梦想。
圆梦冬奥 一起向未来
2022年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来自阜平的孩子们再次唱响奥林匹克之歌。 河北日报记者 霍艳恩摄
2022年2月4日,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由阜平县44名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奥林匹克会歌。
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这群山里娃给了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清澈、甜美的童声,质朴、自信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全球观众。圣洁、美妙、童真,《奥林匹克颂》唱响,奥林匹克会旗升起。
16天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孩子们再次登台。同一支合唱团,登上同一届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非常罕见。
而就在登台前3个月,这支合唱团才刚刚成立。44名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从阜平5所山区小学中,经过两轮选拔组建成团。3个月时间内,他们学和声、学希腊语,用惊人的学习能力,完成了冬奥会的表演。
山里娃能唱歌给世界听,这背后,还有一位可敬的老人,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邓小岚是北京市公安局退休警察,她的父亲邓拓曾在阜平县马兰村领导《晋察冀日报》。从2004年起,退休后的邓小岚开始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她在马兰村义务教音乐18年,组建马兰小乐队,筹办马兰音乐节,不断浇筑山里孩子的音乐梦想。
圆梦冬奥后,很多孩子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10岁的陈昱龙,刚被选入合唱团时,想当一名歌唱家,等他从“鸟巢”表演完,他想回到大山教学,“让山里的孩子们都能学音乐。”11岁的席庆茹也说,长大后想成为和邓奶奶一样的老师。
大山深处,歌声载着梦想,飞向远方。“这支山区小学合唱团,已经走出来很远,我们,还想走得更远。”阜平县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这样说。
山里娃的歌声有如天籁,传递情感、瞩望未来。汇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我们共同见证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书写和平、友谊、进步的新篇章,奏响“一起向未来”的交响曲。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项目建设期间,工地上正在施工的工人。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殿森摄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回望来时路,历经7年艰辛,奋斗铸就辉煌。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河北一大批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受到表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上,更是有数百个集体和千余名同志分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7年来,河北省包括运动员及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在内的相关人员辛勤付出、奋力拼搏,在冬奥筹办、举办中铸就了“河北荣耀”。
成功打造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建设者们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的电力人全力以赴,建设了难度巨大、创造十多项世界纪录的张北柔直工程,让北京、延庆赛区也用上了张家口的绿电……
4分钟到场、10分钟清场、5分钟转运至医院,张家口赛区出色的医疗表现,得益于河北广大医疗战线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赛事期间,河北交通累计运送157万余人次,未发生一起影响赛事的交通堵塞和事故,交通运输组织工作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一朵朵“小雪花”,汇成了靓丽的风景线。张家口赛区的7000余名志愿者以自信的笑容、贴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无论是在紧张运转的赛场,还是在不被关注的停车场,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2022年2月1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代表中国队参赛的河北运动员殷正获得第五名。河北日报记者 霍艳恩摄
办赛精彩,参赛出彩。河北运动员日复一日在训练场上挥洒的汗水,换来了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连创历史。北京冬奥会上,殷正等8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大项、7个分项、17个小项比赛,获得1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参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北京冬残奥会上,张梦秋等34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大项、61个小项比赛,收获10金15银12铜,取得的金牌和奖牌数均占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半数以上。
勇敢探索 前行不止步
2022年4月12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燕山大学教授刘日平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韩旭。 河北工业大学供图
现代装备结构、工艺、服役环境复杂,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一些领域以粗放式发展、逆向模仿为主,关键共性设计技术缺失,高端设计为国外主导。提升装备设计品质、效率、性能,实现装备高性能正向设计是行业内多年来面临的瓶颈。
“一步步来!科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敢于探索,就有成功的希望。”带着几个学生,韩旭踏上了引领我国工业装备正向设计和自主创新的旅程。
为了一组参数,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和学生轮流盯着电脑,有时一盯就是好几个月。有一次,一个程序里出现了i(小写字母)和1(阿拉伯数字)的差错,他带着学生找了足足2个月才彻底解决。
经过不懈努力,韩旭和团队在国内最早建立了工程反问题的一般性框架和理论方法,研发了成套自主可控的面向工程实际的高效优化与专业化定制设计系统,实质性推动数值模拟由辅助性分析工具到主导性正向设计的关键转变,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工业机器人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
刘日平。燕山大学供图
“科学研究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只有经受得住挫折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刘日平说。
亚稳材料是热力学上处于亚稳状态的一大类材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宇宙探索、国防、能源等领域。但我国在亚稳材料领域的研究一度分散在不同学科、不同的研究单位,研究方向过窄、过专,且研究条件配套性差。
刘日平和时任燕山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田永君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1998年初,他们迎难而上,决心在亚稳材料领域有所突破,争取在燕大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科研力量薄弱、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的实验室,想要把它改造成我国基础研究最高水平的实验室之一,谈何容易?
科研经费不够,购买实验仪器刘日平能省则省;好的项目争取不易,他便一趟一趟奔赴北京,向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2006年,河北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燕山大学揭牌。多年来,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出了一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并有两项成果入选全国十大科技进展。
蔡旭哲。 新华社发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寒风凛冽的东风着陆场,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为首位进入太空执行航天任务的河北籍航天员,蔡旭哲结束了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
由于在轨任务安排饱满,神舟十四号乘组被称为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期间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八个“首次”——
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
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
首次开展飞行乘组在轨轮换,见证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历史时刻。
载誉凯旋,蔡旭哲说:“首次6个月的飞行,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韩旭、刘日平、蔡旭哲以探索者的姿态,不断在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投身热土 描绘新画卷
郭进考。河北日报记者 赵红梅摄
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的49载育种生涯,始于一个朴素愿望。小时候“一个窝头掰三瓣儿”的光景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让乡亲们“粮丰囤满”的梦想就此扎根心中。
1973年农校毕业后,郭进考被分配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定岗在小麦育种室。为了育出一粒“金种子”,他利用业余时间“嚼”了十几部农业专著,写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育种材料匮乏,他带领同事向外求援,哪里有专家就去哪里拜访。为缩短育种进程,他和同事们成了“候鸟”,河北、海南一年两种。
49年来,郭进考带领团队创新育种方法,先后育出33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5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育成的新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这些沉甸甸的成就背后,是他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为民育种、为国分忧的初心和振兴农业的担当。
“群众遇到的问题,就是我服务的方向。”他提出,技术服务,必须源于生产需要,与农民共鸣。
为帮助农民掌握小麦管理配套技术,郭进考经常深入基层实地培训。整个小麦生育期,他时而现身藁城刘家庄村、辛集试验基地的田间地头,时而出现在望都万亩示范田里,面对面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由于郭进考实践经验丰富,能讲到点子上,只要听说老郭来了,麦农们都会将他团团围住,问这问那,把他当成最信任的贴心人。
“我最开心的事,是看到我的品种和技术被老百姓应用到生产中,促进了农民增收。这比我发表一篇论文还高兴。”郭进考说。
刘山国。 同福集团供图
2022年7月11日,石家庄市政府与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同福集团总部落地石家庄。
同福集团创始人刘山国,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十多年前,他带领团队远赴安徽芜湖,二次创业,逐渐把企业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十多年后,他又将集团全国总部迁回石家庄,在家乡的热土上努力打造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新标杆,全力以赴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石家庄地处华北粮仓,食品工业是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又位居京津冀腹地,拥有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网络。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既能够为同福集团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又能够带来广阔的销售市场。栾城同福大健康食品城、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两个项目的成功运营,也为同福集团的回迁计划增添了砝码。
2019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同福集团遇到塔元庄。塔元庄村的独特优势和干事氛围被同福集团看中,同福集团的生产规模和运行模式,以及刘山国的农业情怀,也让塔元庄人眼前一亮。
同福集团与塔元庄村合资,成立了河北塔元庄同福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探索田园生金新路径。公司负责人介绍,在企业营收增加的同时,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每年能给村集体至少1000万元的分红,三年内村民人均收入每年将增加30%。
回乡发展,是因刘山国看到了家乡近些年的发展变化和越来越优的营商环境,他也为家乡带来了一张蓝图——“同福共享”千亿级产业园项目。项目将采用一套“实体企业+智慧零售+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整合和优化上下游产业链,从生产端直通消费端,力争实现“富民、生产、配送、产品、销售”五大战略集成。
刘山国说,目前产业园项目已与上下游30多家关联企业达成入驻意向,计划五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80亿元。
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率企返乡企业家刘山国,他们投身于燕赵大地这片希望沃野、发展热土,正在这片土地上,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丽新画卷。
执着坚守 平凡终不凡
段金龙。 河北日报记者 赵 杰摄
71岁的段金龙,是保定市阜平县东风林场神仙山林区护林员。生在大山,长在大山,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与山为伴、与林相亲,在这片深山中,他已坚守32年。
1990年,热心护林的段金龙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在这一年,他成了林场聘用的专职护林员。“当时林场的会计告诉我,护林员每个月工资只有15元,还不能保证按时发放。但我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一个人守护3000多亩山林,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每年10月1日至次年6月底,段金龙都要吃住在山上,巡山护林、瞭望报告火情。在他尽职尽责的看护下,32年来神仙山森林事故记录为零。
在神仙山主峰峰顶上,一间10多平方米的石头小屋就是段金龙的居所。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缺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每次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和土豆。山顶没有水,得去半山腰背,一桶水50斤,来回要走10多里路。
海拔1869米的神仙山,冬季大雪封山是常态。2018年10月,突然下了一场大雪,段金龙被困在山上。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就剩下一小把挂面。“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盐水,中午煮一点挂面充饥。”那次之后,他每回下山都会多带些吃的,以备不时之需。有时候雪大没法去背水,他就只能化雪做饭。
“这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一方面,相关政策不仅禁止砍伐放牧,还要求每年增加植树面积,荒山都变绿了;另一方面,大伙儿生态意识越来越强,破坏行为越来越少了。”段金龙说。
一心扑在山林上,段金龙最感激家人的宽容和理解。儿女都曾利用假期随他上山值班,自己有个头疼脑热,妻子还会顶上去帮忙继续护林。舍小家、顾大家,段金龙说:“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我会继续干下去。”
“44年来我就干了一件事,就是尽己所能保护好长城,弘扬长城精神。”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村民张鹤珊这样说。
张鹤珊。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2022年6月11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评选的全国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正式公布,张鹤珊光荣入选。
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的长城段落,关、口、楼等建筑形式多样且独特,保存状况较好,被誉为“长城博物馆”和“明代长城活化石”。张鹤珊就在这片长城脚下出生长大。
“早年间,看到有些地段的砖石建筑风化得厉害,心里很不得劲儿。”张鹤珊清楚地记得,1978年他曾在长城黑家楼发现一块石碑,但后来再去时,却发现石碑已经不见。也正是从这时起,他萌生了保护村子附近长城的念头。
2003年底,抚宁县在全国率先实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张鹤珊成为长城保护员。
一块块青灰色的砖,被他重新搬回城墙上;四散的垃圾,被他捡起带下山;“到此一游”的字迹,也被他想方设法擦掉。为了巡护长城,他曾从山梁上滚落到山沟里,曾遇上过碗口粗的大蛇,也曾遭受过乡亲们的不理解。44年来,他光胶鞋就穿坏了400多双。
伴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许多保护措施和先进理念也被引入保护机制中。张鹤珊整理出长城考察笔记和故事传说20多万字,并结合自身巡护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长城保护和旅游开发“鼓与呼”。
他把自家院子改建为长城保护工作站,许多专家学者来向这个长城“土专家”请教有关长城的问题,甚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等国的游客也慕名而来,听他讲长城的故事。
“只要腿脚还行,我这辈子会一直走下去,用一生守护长城。”张鹤珊说。
伟大成于非凡,却往往源自平凡。一名护林员、一名长城保护员,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但段金龙、张鹤珊把一件事执着地坚持了一辈子,在平凡坚守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为民服务 务实勇担当
刘亚斌。沧州市公安局供图
“亚斌常说,案子再难办,也要办!”回忆起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原三级警长刘亚斌,他的同事们说,这位昔日战友长得斯斯文文,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警察形象,但办案时的狠劲儿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从警16年,刘亚斌始终工作在公安基层一线,直接侦办和参与侦破的刑事案件达5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80余起,并主办了多起国内诈骗案,先后为群众挽回损失30多亿元。
2022年5月7日,刘亚斌因常年疲劳作战身体透支因公牺牲,年仅42岁。
“我是警察,关键时刻,必须上!”面对一次次生死瞬间,刘亚斌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用英勇无畏的实际行动锻就利刃之锋,撕开一个个案件的口子,让犯罪嫌疑人无处遁形。
2008年,刘亚斌在抓捕盗窃汽车的犯罪嫌疑人时遭遇拒捕,犯罪嫌疑人驾车疯狂撞击他所驾驶的车辆,车辆被撞出近4米远,车门几乎脱落。但他毫不畏惧,马上换一辆车继续追捕,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2013年,沧州某商厦发现一枚绑着汽油桶的炸弹。刘亚斌和同事用防爆毯裹着炸弹将其从商场搬到皮卡车上,迅速驾车转运到安全地带。他们前脚才撤离,炸弹就“轰”一声爆炸了,防爆毯也被直接炸开一个大洞,想起就令人后怕。
2014年,一家公司以买卖期货和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投资,案件涉及30多个省份,被骗群众众多。刘亚斌和同事连续奋战3个月,通过服务器数据成功获取了交易数据,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5人,追回涉案资金8700余万元。
牢记宗旨使命、忠诚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刘亚斌用行动为群众撑起一方平安稳定的天空。
李海明(左一)在蔚县代王城镇马家碾村田间走访村民。 蔚县信访局供图
中式风格的灯具,红色的蔚县剪纸装饰着墙体,松软的沙发摆放在屋内两侧……来到张家口市蔚县信访局一楼候访大厅,仿佛走进了谁家的客厅。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每一位来反映问题或办事的群众都是我们的‘家里人’,应该让他们进了蔚县信访局就像到了‘家’一样。”蔚县信访局局长李海明说。
蔚县,曾经是全市乃至全省信访问题突出的县。2018年6月,李海明上任蔚县信访局局长后,便决心改变当地信访工作“乱糟糟”的局面。
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快速掌握民情民意,蔚县信访局大力推进智能信访系统建设,除了开通“7115266”民生服务热线电话,还在快手平台开设了“蔚县访事”直播间,群众通过“蔚县掌上信访App”、微信小程序“干群连心桥”就能进行“网上约访”“网上调解”“网上听证”。
不仅如此,李海明还带头直播,公开透明接访,以“叙家常、唠唠嗑”的方式耐心听取群众诉求,调解矛盾纠纷,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老海”,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局长”。
在李海明带动下,许多同事也成为“主播”,开展网上聊访。近年来,他们网上解答政策法律咨询达2.5万多人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600多件。
化解矛盾,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沉淀多年的信访积案。李海明突出“事要解决”这个关键,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同联动下,“法、理、情”相结合,推动化解复杂疑难信访案件3000多件,有效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
“只要群众反映诉求有1%的合理合法部分,我们就付出100%的努力。我们将持续推进网上网下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李海明坚定地说。
作为人民警察,刘亚斌用生命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作为信访局长,李海明立志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扎根基层一线,为民服务办实事,其中就有他们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作为、初心使命。(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
2022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按得票数排序)
1、马兰花合唱团:山里娃声动冬奥舞台
马兰花合唱团,2021年10月由革命老区阜平县城南庄镇5所小学选拔出的44名学生组建而成。成立仅仅3个多月,他们便登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舞台,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颂》。这群太行山里娃用清澈、甜美的童声,质朴、自信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全球观众。
2、韩旭、刘日平:创新求索助力中国智造
韩旭,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复杂装备先进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全面工程应用,为国家重大型号及国防装备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关键高精度分析与设计工具。荣获202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刘日平,燕山大学教授,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出了含亚稳相的材料设计新方法,发明了亚稳材料制备系列新技术,开发出十多种全新的特殊性能金属材料。与田永君院士一起,带领团队实现了河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荣获202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3、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运动员及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群体:奋力拼搏铸就“河北荣耀”
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举全省之力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筹办举办各项工作。广大运动员及冬奥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满怀为国争光的壮志,在各自岗位上真诚奉献、默默耕耘,为向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4、郭进考:49载求索只为一粒“金种子”
郭进考,曾任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河北小麦育种首席科学家,现任河北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49年来,先后育出33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5、蔡旭哲:“飞天”逐梦河北第一人
蔡旭哲,河北深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飞赴苍穹,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其中,蔡旭哲成为首位进入太空执行航天任务的河北籍航天员。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段金龙:独守青山32载的“最美护林员”
段金龙,保定市阜平县东风林场神仙山林区护林员。生在大山,长在大山,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情感。32年来,他一人独守3000多亩山林,事故发生率为零。2020年获全国“最美护林员”称号。
7、刘亚斌:用生命铸就铁血警魂
刘亚斌,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原三级警长。从警16年来,始终工作在公安基层一线,直接侦办和参与侦破的刑事案件达5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80余起,并主办了多起国内诈骗案,先后为群众挽回损失30多亿元。2022年5月7日,因常年疲劳作战身体透支因公牺牲。
8、张鹤珊:巡护长城44年的“真好汉”
张鹤珊,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村民。1978年起,自发守护村子附近明长城,至今已44个年头,整理出长城考察笔记和故事传说20多万字。2003年底,抚宁县在全国率先实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张鹤珊成为长城保护员。2022年,获全国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称号。
9、刘山国:率企返乡打造现代农业新标杆
刘山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人,同福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十多年前,他带领团队远赴安徽芜湖,逐渐把企业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他又将集团全国总部迁回石家庄,立志在家乡的热土上打造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新标杆。
10、李海明:把群众事当家事的信访局长
李海明,张家口蔚县信访局局长。扎根基层一线,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畅通和规范网上信访渠道,健全方便快捷、智能贯通的网上信访平台,利用互联网架好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百姓的认可。2022年获“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称号。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