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开局竞进,为全省发展大局增光添彩

2023-01-04 15:57:32 来源:环京津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通燕高速三河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正式通车后,三河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仅需10分钟。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俯瞰廊坊临空经济区临空秀林景观。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在位于固安高新区的国科赛赋河北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生物样本前处理。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2022年12月24日,廊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自觉站位全省大局,立足廊坊发展实际,全面对标对表,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新性,以“稳”为基础和前提,以“进”为目标和追求,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科学决策、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努力以廊坊之进为全省发展大局增光添彩。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廊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认真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总体部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廊坊新篇章;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责落位落实。

用足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2022年12月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程——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开工建设,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交通一体化又迈出了坚实一步。2024年大桥竣工通车后,将为潮白河两岸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和雄安新区加快建设,特别是“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形成,廊坊“区位+交通”的优势正在集中迸发,发展机遇叠加交汇、聚合凸显、空前巨大。

用足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廊坊市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为目标,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推动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重点领域突破,廊坊市将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加快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项目准入问题、功能承接问题、标准统一问题。同时,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带动和壮大优势产业。他们把通勤人员作为宝贵财富和资源,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努力把廊坊打造成为与北京时空距离最近、一体化同城发展最佳、通勤人员服务最优的城市。

幅员1258平方公里的廊坊北三县,经济总量超千亿元,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河相望,不仅是廊坊发展的“领头羊”,更是对接北京的“桥头堡”。

用足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廊坊市全面加快北三县与通州区融合发展步伐。落实“四统一”要求,聚焦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他们全面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加快推进跨界道路和轨道交通建设,继续联手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争取更多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建立健全与通州区一体化联合招商、跨区域财税分享等工作机制,加快各类科创园及研发平台建设,强化北运河文旅开发合作,积极协调北京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持续引进“京标服务”参与北三县市政建设运营,在服务支持副中心建设中加快发展。

廊坊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2022年,廊坊中南部县(市)借势雄安加快崛起,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治、功能承接实现新突破,南部县(市)56家企业产品列入雄安新区项目采购目录,泰华远大装配式建筑、庞源装备智能制造等一批服务雄安的重点项目落地。

加快推进中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廊坊市将继续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深度参与雄安建设,争取更多产品列入采购目录。同时,积极对接入驻雄安新区的央企总部、科研院所,力争在承接配套产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借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国门”,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2003年元旦期间,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工地依然是火热而忙碌。3400多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在临空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现场,宸信无人机科技产业园、华芯·无限航空航材保障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快马加鞭,临空大桥、临空创新中心等重点工程按下“加速键”……

2022年前11个月,廊坊临空经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8亿元,同比增长17.1%;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602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外贸进出口额2.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1.7亿元,实现了总量翻番。

“要站位服务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的高度,聚焦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目标,加大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力度,努力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挑大梁、作贡献。”在廊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廊坊临空经济区2023年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廊坊临空经济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定位和实施路径,强化与大兴片区的互补融合,在区域协同、开拓更大市场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着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下功夫,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强化项目建设考核,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360亿元,全年联合举办大型招商活动不少于10场,落地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同时,利用好大兴机场全面恢复开通国际货运航班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国际航空商贸物流港建设,全年落地知名跨境电商企业30家以上、国际商贸物流区域总部100个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廊坊临空经济区2023年工作的又一重点。聚焦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水系景观等方面,他们将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和外联路网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高质量建成临空国际会展中心、临空大道和临空大桥,切实增强对临空经济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抓好临空家园回迁群众安置和生活配套设施服务保障,做到满意回迁、高效回迁。同时,加强与北京方面的沟通对接和务实合作,在政务同标、资源共享、区域共管等方面大胆创新,推动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临空经济区布局。

廊坊市还明确提出,加快全域临空建设。进一步强化“大临空”理念,各县(市、区)都要把发展临空经济作为重要内容整体谋划、协调推进,落实到规划编制、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和推进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市直各相关部门为临空经济区建设开绿灯、强保障,在政策机制上大胆创新,在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上给予倾斜,推动形成临空经济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浓厚氛围。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刚刚过去的2022年,廊坊市坚决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实体经济实现了提质增效。他们把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作为全市“一号工程”,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系列支持政策,中国(廊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入选国家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三通一达”和极兔等龙头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廊坊,2022年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381亿元,在建34个、总投资263亿元。

同时,他们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22年前11个月,21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946.6亿元,同比增长16.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0.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3个百分点,跃升至全省第1位。

新的一年,廊坊市将进一步强化“换道超车”意识,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在发展实体经济上用真招实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着力塑造产业优势,廊坊市将大力发展“1+5”主导产业,做大做强“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尽快做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同时,培育壮大13条重点产业链,落实“链长+链主”机制,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对接,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

锚定“一号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廊坊市将聚焦建设“两枢纽、三基地”(全球航空物流枢纽、京津冀核心区铁路物流枢纽,中国北方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全国快递北方总部基地、京津冀商贸与生活服务保障基地),推动各项任务落责落位。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加快高速出口改造工程建设;做好全球跨境电商领域论坛筹备工作,力争签约一批国内外跨境电商头部企业项目;瞄准快递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内外的物流巨头加强招商引资,对已落户廊坊的“三通一达”等头部企业,搞好服务保障。同时,加大争取跑办力度,积极申报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全国示范物流园区等试点建设。

聚焦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廊坊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他们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他们将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育方案,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新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50家以上。同时,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力争全年新增研发机构20家以上。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引领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

抓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是聚焦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之一。他们将深入实施“领跑者”行动,对兴县利县的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台账管理,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同时,完善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并购重组、上市融资、发展壮大;完善激励机制,奖励“领跑者”,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带动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大的提升。(河北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闫漪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