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戏的孩子 | 着眼未来,河北戏曲名家亲自指导
学戏的孩子 | 着眼未来,河北戏曲名家亲自指导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制作/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张超
走进位于石家庄市育才街和槐岭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怀特文化广场,韵味十足、带着稚嫩的童声京剧唱段便传至耳畔,循声来到3楼的戏韵国粹艺术中心,通过透明的落地玻璃窗,一排孩子笔直地站在排练室里正在练习基本功,家长则坐在外面走廊的椅子上等候。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采访的三位“小梅花”,其中两位的老师来自这里。
创造更好的学戏环境
孩子们正在练功。
在最大的一个排练室里,62岁的梁维玲手里拿着教鞭,从一排正在学唱《穆桂英挂帅》的孩子前面缓缓走过,时而低头倾听,时而对错误的唱腔低声纠正。她是小梅花得主刘梓汐的老师,另一个身份则是梅派再传弟子、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除了梁维玲,在这里担任教师的还有荀派传人武健蓉(小梅花得主陈妍熙的老师)、奚派传人赵建忠、致力于京剧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演员刘义波、裘派传人牛征良、李派传人张琪以及参与过多部影视剧制作的著名化妆师韩梅芳等业内名家,阵容堪称豪华。梁维玲说,这些人之所以“屈尊”来教小孩子打基本功,一是盛情难却,但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和义务把京剧艺术传承下去。“按说像我们这个辈分,不应该教这些孩子,而是在艺术学院里面带带研究生。家长开始都以为我们只是挂个名,没想到是亲自上课,所以都很感谢为孩子们创造的良好成长环境。”
梁维玲表示,由于戏曲的特殊性,并非只要来报名的孩子就收,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京剧选材是有标准的,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这行,最起码有乐感和音准,要听听是不是跑调吧!所以会让孩子先试试音,如果基本条件可以,孩子又喜欢,那就来学;否则还是别耽误了孩子,又让家长白花钱。”
“学戏成才慢,唱表身段都有要求,一般得6—8年才能达到独立演出的水平。第一年,我们会全方位训练孩子的基本功,手脚腰腿眼神都要练。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还要制定不同强度的计划,因为太小的孩子力量不够,身体太软,不能硬练。当然练习的过程肯定会疼会累,但只要有韧性,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成绩。”
据了解,除了教孩子唱戏之外,这里还设有器乐项目,授课的王铁柱(琴师)和马建立(鼓师),均为国家一级演奏员。“作为我们来说,希望让孩子从小接触到正统的教育,开蒙一定要开好。”梁维玲说道。
共同的梦想是传播国粹
老师带领孩子们学戏。
如今各种兴趣班名目繁多,戏曲无疑属于小众之列,但依旧有一批学戏的孩子,或者为了爱好,或者为了梦想。梁维玲说:“石家庄京剧进校园这块做得不错,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趁着课间的闲暇,我们把部分孩子请了过来。12岁的付艺珊戴着眼镜,脸上经常挂着纯真的笑容。“我挺喜欢学戏的,可以增加对国粹的认知,也多了一项技能,而且这里的老师特别有意思。”付艺珊说,“本来我对‘小梅花’没有太大的期待,但现在参赛年龄由14岁放宽到了16岁,有机会的话,我想去争取一下这个荣誉。然后会继续努力学习,去国外留学或者工作,把中国的国粹带给国外的朋友们。”
7岁的陈沐阳,面对镜头起初还有些不适应,当老师说“我要换人了啊”,马上蹦了过来。她学戏还不到一年,小时候每天跟着奶奶看戏,特别喜欢听唱戏的声音。学戏是因为“以前唱歌稀巴烂,学了戏之后声音变得好听了”,而她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戏曲老师”。
姐妹花李依璇和李婉璇,一个10岁一个7岁,两人都是去年10月开始学戏,原因是“化上妆漂亮,可以上台表演”。
梁维玲说:“孩子的话也代表了我们的愿望。我们一直和家长说,不只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更多的是普及我们的国粹。我原来教过的一个学生,外交学院毕业后去了加拿大,她说出国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一个是穿旗袍,一个是唱京剧,让中国文化影响更多的人。”
学戏的孩子依旧可观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石家庄的京剧发展现状比不上京津沪这些大城市,但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传统文化,让孩子学戏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学一点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成长和修养都有好处。”一位等候的家长说道。
付艺珊的妈妈,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排练室外面通道等候的她,一直通过落地窗关注着孩子的练习。从付艺珊上小学开始,每逢寒暑假,爸爸妈妈就会带着她去北京住上十天半个月,白天逛公园和博物馆,晚上去梅兰芳大剧院、湖广会馆等演出场所看戏,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等剧种都看,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戏曲素养。
她说,让孩子学习戏曲,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二是涵盖了形体、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对提升个人气质和自信心有很大帮助。“在学校上体育课,老师让侧手翻,对她来说跟玩一样,这是戏曲的基本功啊,但其他同学可能就费点劲。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班里也都安排她领唱,还有担任学校活动的主持人,都会增加她的自信心。而且,孩子能有一门喜欢的项目特别难得,苦也好累也罢都没有怨言。”至于女儿未来的发展,她认为“能够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就行”。
还差两个月年满7岁的郝珝劭,平时都是妈妈带着学戏,但这次妈妈有事临时由爸爸带领。“孩子学戏多少有些偶然吧。因为不知道他有什么特长,所以从小就带着他去各种兴趣班试听。有一次上英语课时,从其他家长那里听说戏曲不错,第一次试听孩子就特别喜欢,老师也说唱得还可以,就开始学了,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郝珝劭的爸爸说,“戏曲是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历史故事,结合这些去看书,是相辅相成的事。至于以后走不走专业路线没什么要求,主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曲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
也许,这就是还有这么多孩子学戏的原因之一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申旭光)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