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览,看见自己|王英: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之旅
在纵览,看见自己|王英: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之旅
扫码阅读手机版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家伟
10月20日天快黑的时候,王英梳头时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她想起前些天在医院做化疗时病友说的话,发现即使自己早有准备,但当看到细心呵护多年的一头长发要离开自己时,仍旧心疼不已。
王英,52岁,在沧州献县,人们更多知道的是她的笔名“王小丫”。4年前,当她决定要寻访回民支队的英雄事迹,留下一部书时,她也没想到自己踏上的,是如此漫长、艰难,却又让她无法割舍的“一个人的‘长征’”。
要为英雄们写一本书
王英是在40岁的时候提笔创作的。在此之前,她喜欢看书、写作,但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直到那次在一本文学期刊上看到一则面向全国的征文启事,不知怎么就激起了她的创作欲望。在那次大赛上,她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文学名家的名字,王英在那一刻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
从这开始,“王小丫”频频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收获果实。她的作品多次获奖,也多次入选各种散文选本。王英,圆了自己的“作家梦”。
2018年8月,王英参加鲁迅文学院河北作家班的学习,参加了一个创作计划,那就是由8位作家分别去写8位英雄。因为王英家是献县的,所以顺理成章,她得到了去深入采写马本斋英雄事迹的任务。
“歌颂家乡英雄是你的责任和义务”,这句话不仅让王英承担下了这个任务,更让她在以后的工作中,踏上了一条没人要求她去做,但她又觉得自己不能不做的道路——去寻访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民支队的老战士,寻访那段历史的知情人。
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是因为正是在搜集冀中回民支队各种资料的过程中,王英发现,那些与马本斋并肩战斗的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他们的事迹、他们的面容,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马旋风”“马老虎”“马小宝”“小球儿”“金钩儿”“老懵”……单从战友们给彼此取的绰号里,似乎就能看到一位位性格迥异、饱满鲜活的人物。他们本来过着各自的日子,可在国家有难、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一个个站了出来,用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精神,成为抵挡外敌入侵的“钢铁长城”。
另外,王英从史料中获知,还有一支渤海回民支队,同样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这两支回民支队涌现出的令人动容的英雄壮举,让王英一次次震撼。壮哉,英雄!随着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王英产生了要为这些战士做些什么的念头,那就是为这些英雄写本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去倾听,去记录,去感受,让英雄们的名字和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以一本书的形式,留给世人,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凭借着激情与热血,王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她自己也没想到,接下来要做的,除了激情与热血,更需要她长久地坚持与付出。
寻访英雄,时不我待
这个“长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回民支队的英雄们,即使仍然健在,也都已是高龄了。随着转战大江南北,他们如今所在的地方,也遍布全国。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摆在王英面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这些老英雄。
王英想尽一切办法,不仅自己发布征集信息,更发动起身边朋友帮助扩散。当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终于从衡水一位朋友那里获知了第一条线索:有一位冀中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如今在兰州军区干休所生活。
刚过完年,王英迫不及待地赶到兰州。那是一位96岁的老英雄,除了耳聋,身体仍旧硬朗。王英说,当时自己实在是太激动了,面对老人,她用中国人最隆重的礼节给老人拜年,郑重又庄严地双膝跪地,献上后辈们对这些英雄沉甸甸的敬意。老人姓李,他告诉王英,马本斋的那匹马名叫“海里青”;马司令上马根本不用蹬马镫,一步就上去了。他还说,马司令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喜欢跟战士们开玩笑……一个个生动又鲜活的画面扑面而来。对于王英来说,这些画面,这些细节,是无比珍贵的创作素材,因为她觉得,没有比“真实”更有力量的记录。
从那以后,王英不断接到一位又一位回民支队老英雄们的信息,也习惯了在外奔波的滋味,脚步不仅踩遍了沧州多个县市,更一次次出发,奔赴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江西、新疆……在她查出乳腺癌前的那次外出时,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了贵州、四川、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多个地方,最后是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去成哈尔滨,那里还有位97岁的老英雄在等着她……
每一次寻访,对王英来说都意味着一次“幸运”。因为老英雄们的年纪太大了,这让王英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她每次都要全程录音录像,留下宝贵的资料,还要请老英雄们打下手模,留下老英雄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英雄不死,后辈铭记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英做的事情,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帮助。通过热心人的介绍,在北京,她找到了曾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的一位老领导的女儿,她称呼为“三姑”。正是在“三姑”家里,她找到了大量与冀中回民支队有关的书籍、文稿和照片。一位位回民支队的老英雄和英雄们的后人,不断给她提供新线索,让她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
正是在这样的倾听与记录里,王英记录下了那些令人震撼的情节。在保定一个乡村,她见到了当时94岁高龄的一位回民支队的女战士。这位老人的右臂上,少有地文着一朵梅花。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怎么会有“文身”呢?而答案,则令王英两眼含泪,无限敬仰。原来,这朵梅花是女战士为了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战斗,为了一旦自己牺牲,方便辨认的标志。这朵梅花,让王英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些老英雄当年的悲壮:那是何等的英勇无畏,随时准备着为了国家而慷慨赴死!
在保定蠡县桑园镇寻访当年突围战的经过时,王英幸运地找到了村上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是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当年因为丈夫在邻村教书,自己听枪炮响了一天,实在是放心不下,所以就冒险出村了,结果在交通沟里,她看到了一位位牺牲的战士。事过多年,老人仍旧痛惜不已:“都是年轻人呀,他们都是好孩子!”
在曾任冀中回民支队摄影干事的老英雄家里,王英听老英雄说起1942年在一次大突围时,所有的照片资料,都因为轰炸而损失。老英雄仍旧念念不忘的,是当时部队有纪律,因为胶卷珍贵,所以不得给部队首长拍照,说到这里时老人涌上悔恨:“我要是知道司令和政委那么早就去世了,我哪怕是违反纪律,也给他们多照几张照片啊!”
在一位96岁的老英雄身边,王英听老人用日语唱起《劝降歌》,王英逗老人开心:“爷爷,你唱得太好了,鬼子听了肯定得投降!”
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寻访,越来越多鲜活的历史画面,越来越多带着硝烟味道的英雄壮举,越来越多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消失了的声音,都汇聚到王英这里。英雄不死,并非他们有不坏金身,他们同我们本是一样,但在危难关头,他们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甚至年轻的生命,筑起了一一座不死的丰碑。在这丰碑上,每一个站出来奋勇杀敌的前辈,都是值得后人永世铭记的英雄。
“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
每一次寻访,对王英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上的震撼与洗礼。除了那些英雄事迹,老英雄们豁达的心态、对战友们深深的思念,无不深深感染着王英。她说,有位老英雄对她说,“当年第一次看电视的时候,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的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再也看不到了……”
王英说,几年来,她被巨大的焦虑包围着:快些快些再快些!好像有个声音一直在催促着她。在这条寻访英雄的道路上,她不仅完成了记录,还利用掌握的资料,找到了四位烈士的后人。在长期的寻访中,她还为一位回民支队老英雄的烈士认定问题而多次奔走,不停地到外地寻访知情人、收集证明资料,她说,这件事如果完成,将是她前半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条路走得难免有时孤独、艰难。王英说,匠心文旅产业集团、献县当地政府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减缓了压力。但她仍旧需要面对一个个困难,有老母亲仍在世时要把母亲单独留在家里的煎熬,有经济上的压力,有体力上的劳累,但每当又成功寻访到一位老英雄,所有的这一切,似乎又都烟消云散了。
现在,王英每过21天都要接受一次化疗。她说,刚开始的时候特别难受,吃不下饭,这几天可以吃饭了,她就逼着自己吃。家里有亲友就是治疗肿瘤的专家,再加上王英自己掌握的信息,她现在表现得特别乐观。她说,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治疗手段,自己对此很有信心。
现在她最挂念的,还是她的“长征”。目前已经寻访到了30多位老英雄的事迹,她又新掌握了好几位老英雄的信息,他们分别在天津、海南、承德等地。说到这,王英爽朗的笑声又飘了起来:“得赶紧治好病,我还有那么多活儿没干完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