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项民生工程建设一线探访⑤|沧州:城乡环境更优美 群众生活更惬意
20项民生工程建设一线探访⑤|沧州:城乡环境更优美 群众生活更惬意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沧州:城乡环境更优美 群众生活更惬意
——20项民生工程建设一线探访⑤
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身边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农村生活污水、厕所得到治理;景区免费游,文化设施村村有……日前,记者随省发改委联合相关单位组织的20项民生工程建设探访团,在沧州城乡看到,随着棚户区改造、文化惠民和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城乡环境更美了,群众生活品质更高了。
免费进景区 演出“送上门”
近期重新开放的吴桥杂技大世界,迎来一拨拨游人。在欢乐游览的人群中,有一批特殊游客,他们进入景区没有购票,而是手持“2022年沧州市吴桥县文化惠民券”或吴桥人的身份证就进入了景区。
“在发放文化惠民券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推出了‘吴桥人免费游吴桥’活动”。吴桥县副县长刘秀梅介绍,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现在吴桥人只要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免费进入各个景点游览。
吴桥县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特点,创新惠民方式,通过景区参观、艺术比赛、送文化下乡等线上线下方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老百姓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
吴桥县不断拓展文化惠民的广度和深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加力。今年实施了47个脱贫村的文化广场“点亮”工程,装配太阳能广场灯,照亮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方便群众晚上文化活动。现在吴桥县村村都有大鼓队,许多村还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戏曲队。
“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搭建了各种文化活动平台,帮我们聘请教练、添置乐器。我喜欢上了跳广场舞,还学会了打非洲鼓。文化惠民工程把许多人从麻将桌上解放了出来,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吴桥县桑园镇居民陈玉华说。
“去年吴桥县启动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刘秀梅说,保护区建设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推动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将进一步带动吴桥县文化惠民工作走向深入。
近年来,沧州市以文化惠民工程为牵引,聚力“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激活拉动文旅消费活力,提振民众文旅消费信心,助力文旅企业纾困。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投资和向文化企业让利共计1000余万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沧州市累计发放文化惠民卡12736张,文化惠民券256836张。
污水进管网 环境更洁净
走进吴桥县曹洼乡前李村,只见街道宽敞、干净、整洁。
“以前可不是这样。生活污水、厕所的治理,让大家生活变了一个样。”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志恒说,以前生活污水靠蒸发,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多,还有臭味。现在厕所改成了水冲式,并建成了污水管网,村里已经看不到污水了。
在前李村村东,一座写着“吴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中心”的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进入大厅,迎门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平台”的页面。“这个平台可以显示群众申报吸污服务、吸污车运行区域和路线以及全县各个污水处理站自动运行的情况。”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管理中心东侧,一座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转,处理后的水排向了南侧的下沉式坑塘。坑塘内两个喷泉喷涌着一米多高的水花,坑塘边长着茂盛的植被,看起来更像一个小花园。
住在近处的村民赵卫华拉来塑料水龙带,准备用里面的水浇自己的菜园。“这里的水,能浇菜,还能养鱼呢。”他说。
吴桥县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了水厕并治“1+X”模式。
水厕并治即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统一收集、一体处理。“1”即核心村,“X”即辐射村,“+”即转运机制。在核心村建设区域污水处理站,核心村农户家的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收集后,通过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辐射村农户家的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收集池暂存污水,有吸污需求时,可通过手机APP、电话等方式预约,运维企业安排吸污罐车上门吸污,将污水转运到区域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1+X’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水厕并治、分区处理、全域覆盖;最大优势就是投资少、效果好。”吴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鲁根东说,相较村村建站铺管网,该模式整体成本可压减80%。同时,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实现再利用。现在全县农户水厕改造率超过了90%。
目前,沧州市建成13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601个村。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机制。下一步,沧州市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振兴。
少了棚户区 多了“美家园”
让百姓安居、乐居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方面。在盐山,棚户区在减少,“口袋公园”在增加,居民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希冀和快乐。
在“盐山房产北片区”项目现场,原来的旧房已全部被拆除,老住户白立新很关注这里的建设进展。今年60岁的他在这里生活了将近20年,说起棚户区改造,他充满期待,“这里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县里对这里进行棚户区改造,将彻底解决我们的住房和环境问题,真是件大好事。”
让百姓安居,更要让他们乐居。近年来,盐山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拆违拆迁等,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等城市零碎地块,采取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空地补绿等措施,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街头街角小微绿地、口袋公园,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绿色福祉。
“原来这个地方是一片垃圾场,现在修成了小公园,还建了座凉亭。我们早晚都能到这里遛遛弯,锻炼身体。”盐山县天泰阳光小区居民苏鹏说。
围绕打造宜居、乐居生活环境,盐山县不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让更多居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我们目前已建成开放‘口袋公园’8处,在建12处。”盐山县住建局局长闫磊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加大“口袋公园”建设力度,让城市容貌更美、群众生活环境更好。
据了解,2022年河北省下达沧州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任务4459套,棚改基本建成任务3020套。上半年,该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12个、2641套,基本建成项目7个、2557套,提前完成“双过半”工作目标。
“截至目前,沧州市20项民生工程建设已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其中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示范工程、‘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升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他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督导调度,确保20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国庆说。(河北日报记者张岚山)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