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锐评|多措并举遏制环评造假

2022-07-23 06:46: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7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保持严惩重罚的态势,并将继续坚决打击环评弄虚作假。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不过,现实中环评报告粗制滥造甚至弄虚作假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深圳市一份有关深圳湾新航道疏浚项目的环评报告,竟然出现“湛江”两字30多次,显而易见是“抄作业”所致。环评造假,等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不仅损伤环评制度的公信力,还会对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从出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环评行为、保障环评工作质量,到将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写入《刑法》,近年来不断完善的环评领域法律法规,为规制环评乱象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2021年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存在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等问题的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一以贯之坚持严管主基调,制度建设和常态化监管同向发力,就能形成“不敢为”的有效震慑,构建“不能为”的制度体系,极大压缩环评造假空间。

在环评造假过程中,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是重要环节。有报道显示,山东环评公司的一名环评工程师,4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被质疑为“环评形式主义”。生态环境部介绍称,正组织对在环评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对8000多家环评单位和14000多名从业环评工程师做到一家一家过、一个一个查,坚决清理不具备技术能力的“空壳”环评公司和存在“挂靠”等违规行为的环评工程师,以及诚信档案基础信息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人员。如此大的力度、如此精准的举措,对于净化环评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多措并举遏制环评造假,把牢环评这道生态保护的重要关口,让其真正发挥环境风险过滤器、安全阀的作用,必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许君强)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