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在纵览看见自己|90后大棚新手的 “疫”路成长

2022-07-09 06:38: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今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清晨,马腾从邢台市区驱车25公里,赶往自己的蔬菜大棚基地。他走进大棚,先看看当天西红柿长得怎么样,秧子需不需要打理;然后去冷库,把已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分拣打包、整理装箱;最后再自己开车,开始了一天的配送。

疫情带来的市场低迷和流通障碍,倒逼这位年轻的家庭农场主不断调整、适应、创新,在他看来,农业虽是个辛苦活,但也不能轻易放弃,再坚持一下,或许就会微光成炬,照亮梦想。

△在马腾的眼里,西红柿的品质尤其重要。

90后从销售汽车回归家庭农场

马腾经营的大棚位于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留客村。他住在市区北侧,从家到大棚,每天要往返50公里。

1992年出生的马腾,以前没想过自己会与蔬菜大棚结缘,但现在,种子、土壤、天气,做骨架的竹木杆,随风呼呼作响的塑料薄膜,都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马腾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以后,他在4S店工作过,后来又凭着兴趣和特长,开始经营一家汽车资源公司。他的业务很新潮:客户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他则给出相对专业的判断,让客户的心愿更好地得到满足。

那份工作,他很喜欢。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那段日子,操持着家庭农场的父亲马永长,整天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儿子马腾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着急。他突然意识到,是自己该为这个家庭分担一些的时候了。

就这样,马腾离开了汽车,走进了永长家庭农场。

从卖车的白领到种菜的农民

马腾眼里的农场,和父亲眼里的不同。他在意枝头累累的西红柿,也在意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更在意这种趋势下,总是变化着的蔬菜市场。

初夏时,记者曾赶到永长家庭农场,当时马腾和父亲正在对已经采摘的西红柿进行分拣打包,不断有工人的身影出现在大棚里。

马腾对采摘的西红柿进行分拣打包。

“现在的情况,不能和疫情之前比。”马腾说,如果没有疫情,现在他家的大棚里,肯定满是慕名而来采摘蔬果的客人,人多的时候,大棚前能停满十几辆车。那时候,还有外地聘请的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们给蔬菜把脉问诊,对农场帮助很大。

还会有来自石家庄、邯郸等地的外地客户,他们重视蔬菜质量,看准了产品下单毫不吝啬,是农场的优质客户。

但这一切,都因疫情的原因戛然而止:想采摘的客人出不了城;技术人员只能通过视频线上指导;而外地的大客户,只能望“柿”兴叹。

马腾说,按照正常情况,西红柿9月插秧种植,元旦前后开始上市,销售持续三四个月,5月本来应该已经进入销售末期。但今年5月份的情况是,马腾他们雇的工人师傅还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不仅如此,冷库里还有好几百斤存货……这样的情形,对许多老把式来说也十分罕见。

西红柿升级从农场走向商超

重压之下,马腾别无他法,只能选择面对——他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蔬菜经营策略。

首先是产品升级。父辈们经营西红柿这样的大路菜,不重品质,也未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大棚里的菜,走的销售渠道基本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有量,但利润微薄。”马腾说,这在市场红火时还能应付,一旦面对疫情“大考”,难免捉襟见肘。

马腾把目光瞄准了山东寿光。他从寿光请来技术人员,也“请”进来了新品种——普罗旺斯。除了普罗旺斯,他还先后引进了金手指番茄、千禧番茄和黄蜜桃番茄等品种,丰富的产品线,再加上时尚的差异化包装,西红柿不再只是一种蔬菜,而变得更像一种水果,消费群体也更加广泛。

这样的西红柿备受顾客青睐。

产品升级后,要有稳定的市场平台。马腾发力邢台最大的本土商贸公司——之前双方只是个别店面的合作,现在他想和对方全店面合作;由于产品质量好,双方接洽顺利,农场产品销量大幅增加。

从大棚到商超,还有一个流通问题。为了尽量控制成本,马腾决定自己做配送。由于客户基础好,永长家庭农场在顾客中口碑颇佳,即使在疫情期间,马腾仍能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得到订单。

为降低成本,马腾自己做配送。

只是他变得更辛苦了。这个小伙子每晚送货要送到9点、10点,4岁的孩子交给岳母代管,早晨马腾走,孩子看不到他,晚上他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

走出疫情恐慌,让希望照进大棚

“最难的时候,邢台本地最大的商贸公司的存储基地也因为疫情封控停摆了。但我不能眼看着西红柿在地里、库里放烂呀,怎么办?只好沿着街道,挨个门市地敲门,问人家需要什么。这也算一种拓展客户吧……”马腾说,那段时间,他吃住都在大棚里,睁眼闭眼,想的念的,都是一筐筐的西红柿。

疫情会如何变化发展?马腾无法预料。但他说,自己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张皇失措,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他不仅心态从容了,而且对前景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悲观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整体应该还过得去。”更让马腾欣慰的是,他在带领自家农场走出困境的同时,还帮助一些农户解决了蔬菜滞销难题。“客户可能不只需要西红柿。那好,我帮你搭配上丰富的蔬菜……”马腾说,这样一举多得的销售模式,他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马腾非常感激镇政府在非常时期给他的“非常帮助”:不仅通过微信公众号、百姓议事厅等宣传平台,帮助他这样的蔬菜大户发布供求信息,李村镇镇长王贵敏还一度在朋友圈里帮着推广产品。在他们与本地商超以及电商平台的对接中,政府“架桥铺路”、创造互信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马腾现在经营着26个蔬菜大棚。除了希望在技术、硬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实力外,他更大的愿景是:摸索出一套订单式闭环经营模式——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品种,农场帮客户完成培育过程,再由客户满意“收货”。

这样的设计,对尚在摆脱困难的农场来说,或许还远。但正如马腾这位性格腼腆的男生为了推广产品,也会鼓起勇气尝试网络直播一样,农民面前的仗,一场比一场硬,而且哪一场都不能逃避。

如今,大棚里生机盎然,马腾一边熟练地劳作,一边说:“疫情下有困难,但也不必完全悲观。果蔬种植是个辛苦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学习灵活调整、适应市场,未来依旧可期。”(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张会武 文/图)

责任编辑:赵少甫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