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驼梁再现华北豹意味着什么
新闻纵深|驼梁再现华北豹意味着什么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3月18日,动物保护公益机构猫盟和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回收的野外红外相机中,发现华北豹踪迹。这是时隔一年多后,华北豹再度出现在驼梁。
华北豹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它的存在标志着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高度丰富。
动物保护专家分析,结合2019年和2020年两次在驼梁发现华北豹,及周边华北豹种群活动情况,初步可以判断其来源于五台、阜平一带。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恢复,华北豹活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而驼梁正在成为华北豹沿着太行山脉向北扩散的一个理想“跳板”。
驼梁新发现的华北豹个体。 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猫盟供图
驼梁又发现华北豹了
3月中旬,华北南部平原已是鲜花盛开,而驼梁一带的西部太行山区却仍是一片粉妆玉琢:一波冷空气将水汽直接凝华,在正要吐露蓓蕾的灌木上形成雾凇。这是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动物保护组织猫盟和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无心欣赏美景,他们兵分几路,正在回收布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
从2018年开始,猫盟就开始在驼梁布设红外相机,主要目的是监测当地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尤其是华北豹的活动。
华北豹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它的存在标志着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高度丰富。
猫盟是由一群动物保护人士组成的公益组织,主要在太行山地区对华北豹及其所代表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保护。他们设计了一个“带豹回家”工程,要“以豹之名”,修复生态:改善太行山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重新连通被割裂的生态廊道,帮助华北豹避开盗猎者,让豹从山西、河北沿着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自然扩散,重回北京“老家”,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建立人与自然荒野的紧密联结。
猫盟负责人宋大昭介绍,到目前为止,“带豹回家”项目已经完成大量民间走访,调查太行山北段的华北豹种群分布现状并评估出扩散廊道,识别出5个华北豹的重要潜在栖息地,集中在林地较为丰富的太行山区。
比如在山西和顺县西部,这一区域是研究区域内唯一确认拥有华北豹种群的栖息地。2008年至2017年,研究人员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到一个华北豹种群,并确认华北豹在此繁殖。
由此向北,河北省内的内丘、临城、平山、阜平、涞源、蔚县、涿鹿等地,都是华北豹潜在栖息地。
2012年,猫盟在小五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拍摄下一只华北豹的身影,并且接连拍下三张清晰图片,形成了行程完整的影像记录。遗憾的是,此后数年,宋大昭以及小五台保护区设置的相机,再也没有拍到华北豹的身影。
2019年5月,一只俊俏的母豹出现在驼梁野外红外相机的镜头前。2020年春天,又出现了一只公豹。
“正当我们以为华北豹就要在驼梁定居并开枝散叶时,那只公豹却没再出现第二次,母豹也在2020年10月之后失去了踪影。此后一直到整个2021年,驼梁都不见华北豹的消息。”猫盟工作人员王一晴说。
3月16日-18日,是一次例行红外相机数据回收的行动。这样的行动,猫盟差不多每两个月要进行一次。野外红外相机的设置不是完全随机的,尽可能选择动物经常行走的兽径和水源附近。
此前的一场降雪让这十多公里的山路更加难走,队员们只能手脚并用在灌木林中穿行,路上偶尔遇到的野猪、冠鱼狗、喜鹊等,对于野外调查工作者来说都是收获。
但最令人意外的收获还在后头。
在一条山脊上回收的相机中,王一晴竟然意外发现了一只华北豹“入镜”,红外相机记录的时间是2月28日,“它从雪地里走来,似乎对相机很感兴趣,从镜头右侧探过头来,呲牙咧嘴,看起来超凶的样子。”
消息瞬间传遍了工作群,“华北豹又来驼梁了!”
华北地区华北豹的分布。猫盟供图
驼梁成华北豹向北扩散的“跳板”
由于这张华北豹的照片相当于“特写”,反而无法传递出更多的信息。这只豹有多大?年龄大概是多少?是公豹还是母豹?
不过对于猫盟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信息都可以慢慢再分析。重要的是,时隔一年多,驼梁再度发现了华北豹的踪迹。“这也证明,华北豹的扩散正在按照它们的神秘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设置的红外相机帮助我们见证着这些。”宋大昭说。
从现有的照片来判断,王一晴认为这只华北豹是一只新的个体,与2019年和2020年在驼梁出现过的两只豹子都不是同一只。从最近几年野外监测的情况来看,驼梁地区出现的华北豹还尚未形成种群,多是游荡的个体,那么这只华北豹是从哪儿来?
“华北豹在太行山的分布应该像一个集合种群一样,和顺县这样稳定可繁殖的种群我们称之为‘源’,其他小种群或是还没有个体定居的栖息地我们称之为‘汇’,源和汇之间通过个体的扩散联系在一起。”王一晴认为,对于驼梁的豹子来说,如果它要从和顺出发,需要跨越200多公里的艰难险阻。相比之下,距离驼梁40公里左右的五台、阜平一带可能是“从哪儿来”这个问题更合理的推测。“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在该区域开展华北豹的监测,但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曾听说那边有猛兽吃牛的事情发生。”
驼梁为什么会有豹子?
“驼梁以油松和栎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养活了数量众多的有蹄类,红外相机数据也显示,驼梁有不少野猪与狍子,其RAI(相对丰度)都不低,这是华北豹的两道主食。”猫盟工作人员崔红丽告诉记者,他们还曾在驼梁记录到赤狐、豹猫、果子狸、猪獾、狗獾、黄鼬、中华斑羚、蒙古兔、岩松鼠、花鼠等兽类。“可见不管是主食还是下饭菜,驼梁都是不会饿着华北豹的。只要有充足的猎物,以豹的适应力,不难在驼梁开辟出舒适的领地。”
宋大昭也曾对河北华北豹可能栖息的地区进行过类似的分析。
在他看来,在整个北太行山,驼梁和小五台是生态环境保存最完好的区域。在它们之外,是更加破碎的森林和更低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目前整个北太行山对豹而言,还是过于贫瘠,无法支撑一个跨越整个山脉的豹种群生活所需。
曾经,横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的太行山,是华北豹的历史栖息地。1994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如今,工程区内730多万公顷土地重新披绿,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22.4%以上。
“人类活动的减少和森林植被的增加,可以改善华北豹的生存环境。”宋大昭说,不过对动物们来说,并不是树越多越好。从华北森林自身恢复的阶段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恢复到由高大的油松和栎树为主体混交而成的针阔混交林,就像和顺小南沟、胡木岭一带的森林。这种林子能提供较多食物,林下既有足够的空间供动物们活动,也有足够的灌草丛以便动物躲藏。
宋大昭认为,在一个整体上缺乏适宜栖息地的山脉中,会存在一些面积在100-300平方公里的生态岛屿,足以维持一个豹的小种群的生存,然后以此为“跳板”,继续扩大豹的分布范围。
按照宋大昭的“跳板理论”构想,他认为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驼梁正在成为一个理想的“跳板”,小五台山也有潜力成为一个“跳板”。
小五台山和驼梁分别距北京市1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这些强有力的“跳板”,正在积极推动“带豹回家”的目标变成现实。从和顺出发,先至驼梁,后到小五台,最后抵达北京,就此形成一条自西南向东北的归途。
王一晴介绍,和所有猫科动物一样,华北豹有扩散的本能。母豹较稳定,扩散范围多限于出生地的20公里内,公豹则狂放,一生的直线移动距离可达60公里。华北豹幼崽随母豹成长,因此,成年华北豹们往往都以母豹为原点出发,开疆拓土。
宋大昭提出,从地理景观的角度看,形成一系列的“跳板”并非完全不可能,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跳板”,则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控制各种人为干扰,提升狍子、野猪、野兔、獾等猎物的数量,而这些物种在过去都是被盗猎的主要目标,因此打击盗猎和吃野味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其次是确保不同“跳板”之间的连通性,森林破碎化是导致野生动物无法扩散、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重要原因,道路、基建工程、旅游等都是形成因素。
华北豹的扩散过程会有多长?
猫盟成员们认为,几年、几十年都有可能。人类的视线之外,或许已有华北豹在长途跋涉。华北豹在用它们的方式,为人类改善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作出见证。
拍到豹子的红外相机。猫盟供图
“带豹回家”是一种信念
在北京的西北面,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相会,山地面积有近万平方公里。华北豹曾在此繁衍生息。
得名华北豹之前,中国人习惯叫其金钱豹、花豹。与华南虎相似,华北豹是中国独有的豹亚种。
1938年,美国动物学家艾伦编撰完毕《中国和蒙古的兽类》,将之前于华北地区发现的豹子统称为“华北豹”,沿用至今。
在《北京兽类志》上,北京的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等区域都曾有华北豹的标本记录。记录截止到1990年,而后,华北豹在北京地区逐渐消失。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网2015年数据,现存华北豹数量或小于500只。同年,华北豹被建议列为濒危物种。
“华北豹在寻找栖息地的时候,猎物是否丰富、足够是最主要的考虑。比起吃大型哺乳动物的狮虎,华北豹的猎物范围更广,大的像野猪,小的像狍子、獾、兔,它都吃。”宋大昭认为,华北豹重返北京将意义非凡,“作为顶级捕食者,华北豹的返还,意味着北京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
“我们说‘带豹回家’,不是非要让豹子回到北京。而是希望看到整个太行山到燕山,能够重新有豹子在这里散步;希望从八达岭到河南黄河的风陵渡,都能看到华北豹在山林里游荡。”宋大昭解释说,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豹子出现在它历史上的栖息地里。尤其作为标志性的存在,它应该出现在北京的山区。这些大型猫科动物重新漫步在山林里面,是生态修复最好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寻找和保护华北豹,并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们的“执念”,而是在华北豹回家的路上,人们努力修复生态的象征。
实际上,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河北省启动了华北豹种群和栖息地资源专项调查,通过对华北豹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及栖息地状况的调查,为制定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恢复其种群及栖息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河北省还在石家庄、秦皇岛、承德等华北豹分布区实施了系列的华北豹监测保护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华北豹就地保护措施。
而在更广阔的视角,近年来,河北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划定禁猎区、规定禁猎期,编制实施了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规划,恢复了一批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目前,全省建有自然保护地158处,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由过去的541种增加到60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43种,国家二级99种,省重点保护164种。
王一晴表示,猫盟将与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在保护区及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华北豹潜在栖息地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并摸清其生物多样性现状。“相信未来,华北豹一定会频繁出现在驼梁,并由此不断扩散。” (河北日报记者 袁伟华)
相关
遇到华北豹怎么办
对于动物保护组织来说,在驼梁这样的地方发现华北豹无疑是好消息。
可是对于普通游客或者户外活动爱好者来说,不少自然保护区与旅游景区的范围接近,如果在野外真的遇见华北豹怎么办?
首先,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真的不高。
至2020年,猫盟团队共安装红外相机机位939个,每两个月读取一次相机内的视频数据。经监测得知,山西省和顺县是太行山北段现存华北豹的重要种群点。2020年,猫盟在和顺县境内测得华北豹至少38只。
而河北有关华北豹的明确发现报告,到目前为止仅有5次。
2012年11月,小五台山中拍到一组三帧照片,显示一只公豹信步走过雪坡。这是近年已确证的离北京最近的华北豹,但此后再没有在此地监测到豹的出没。
2019年8月,承德平泉有华北豹夜袭农户羊圈,被监控拍下全程。专家判断这只豹子是从内蒙古的黑里河栖息地出发,一路南下。
2019年6月,猫盟的红外相机在距北京200公里处的驼梁地区拍摄到一只华北豹母豹。经过近两年的持续跟踪,基本判断其已定居在驼梁,但2020年它还是消失了。
2020年8月,同地区拍到一只新豹子,肩宽、腰窄、大脑袋,大家推测是只公豹。
最近一次即3月18日,在驼梁最新发现的华北豹新个体。
华北豹属于独居动物,每一只都拥有着相当大的领地范围,不过也与周围环境相关。比如在非洲纳米比亚这种比较开阔的地带,雄豹的领地范围甚至可以达到1164平方公里,雌豹也能有接近200平方公里的领地,同性的豹之间会尽量避免碰面。
结合监测数据和华北豹的这一特性,普通人想在野外遇到华北豹,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华北豹进村偷吃的情况也很少见。因为人类活动的原因,导致华北豹的栖息地碎片化,野外猎物数量也减少,所以才会有一些华北豹冒险进村偷吃。
虽然概率不大,但是万一在野外遇到豹子,我们该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华北豹也不会那么愿意主动攻击人类。一旦豹子真的有攻击的趋势,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看看附近是不是有幼豹的巢穴,它们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如果仍然要进攻,则需要通过大吼、鼓掌、挥舞手臂等方式,显得自己体型更大一些,或许可以让豹知难而退。
文/河北日报记者 袁伟华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