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冬奥“小白”扫盲记

2022-02-15 07:26: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刘采萍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

中国队又夺金啦!高亭宇真棒!

咦,解说比赛的为什么不是王濛?哦,王濛解说的是短道速滑,高亭宇参加的是速度滑冰比赛……

曾经我就是这样一个完全、彻底的冰雪运动“小白”。接到赴北京赛区作为非注册记者报道冬奥会的任务时,我的心情和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站上初级雪道差不多:我在哪儿?我是谁?我怎么办?

如今冬奥会赛程过半,回首出发时的自己,竟有“趁春节上了个补习班”的感慨:当初那个“小白”,已经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中,不知不觉扫了盲,甚至有种跃跃欲试“上冰雪”的冲动。

为我扫盲的“补习班老师”,可是来自全世界的“顶配师资”:最厉害的运动员、最专业的赛事服务保障、最精彩的解说和报道,还有无数个震撼人心、闪耀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时刻,成为我的冬奥记忆里最值得重温的“经典案例”。

速度滑冰运动员韩梅讲过一个她父亲的笑话:韩爸爸是王濛的迷弟,十分支持女儿练滑冰,韩梅练了两年后,爸爸到沈阳看她,竟然发出灵魂之问:这冰场的圈儿怎么这么大?还有你的手,为什么不摸冰呢?

过去我也像韩爸爸一样,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傻傻分不清楚,看比赛只会看中国队第几个冲过终点,只关心能不能进决赛、能不能拿奖牌。

这次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冲击首金那天,2022北京新闻中心,中外记者守在8K超高清大屏前,那屏幕的分辨率4倍于4K、16倍于1080P,画面更接近于人眼真实所见;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5G高速网络,在手机和平板上流畅地刷着奥运冠军王濛的直播解说,那气氛真跟置身赛场差不多——这样的教学环境哪儿找去啊!

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我也在濛教练“目光如尺”的指导下,弄清楚了许多知识盲点,再也不会弄混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这两项冰上竞速运动,还体验到更多胜负之外的情感。

谷爱凌刷屏的1620,到底有多难?

羽生结弦为什么对4A念念不忘?

冰壶运动员拼命“擦地”是在搞氛围吗?这项运动为何被称作“冰上国际象棋”?

男子冰球运动员动不动就撞墙,快把对手挤成相片了,裁判如何判罚他们?这项运动又有着怎样的传统?

还有,单板和双板运动员能互相兼项吗?为什么不少雪车运动员以前练过田径?回转、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运动员到底怎么“转”?冬季两项和北欧两项,是如何不同的“两项”……

经历了“冬奥一课”,我觉得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对冰雪运动只有怕和无知的路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白色世界,一种想努力尝试的情感体验,是2022年春节带给我的礼物。

刷新知识并不是这次冰雪之约的唯一收获。在更艰苦环境下,坚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我在坚冰和皑皑白雪之间看到的运动员身上闪耀的光芒。

奥林匹克是人类英雄的史诗,但在这部诗集字里行间闪光的,绝不仅仅是登上过领奖台的那些名字。

2月9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第六个出场的高弘博,没有技惊四座的高难度动作,没有一次空中转体,只完成了基础滑行。两轮比赛他只完成了一轮,在参赛选手中排名倒数第一。但他却笑着为自己摆出了胜利的手势——就在比赛前两天,高弘博在训练中受伤,右脚踝关节内环撕脱性骨折,他是在教练和医生慎重评估后,才得到机会坚持完成了期盼已久的人生首次“奥运之约”。

别人眼中的平凡甚至平庸,已是他无畏拼搏的绽放。

奥林匹克是运动员的梦想,为梦想而战的人,都是自己的冠军。也许,这就是那一张张脸庞无论经历多少风雪,依然青春、依然灿烂的原因吧!

而这也是我从北京冬奥会“人生一课”中,得到的最大收获。(燕赵都市报记者 刘采萍


责任编辑:李亚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